【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要點/ 解讀/實錄】[聚焦兩會]
3月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劉衛兵攝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 新華社記者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引起了國人的熱議,而且引起海外人士的高度關注。
在接受新華社駐外記者的采訪中,聯合國、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官員和一些國家的專家學者或媒體負責人對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相關問題發表了他們的看法。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摘自溫家寶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
聯合國全球經濟監測中心主任洪平凡:2009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所有發達國家經濟陷入衰退,人均收入大幅下降。而中國通過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保證了人均收入持續增長,確實非常了不起。中國的努力不但保證了自己的經濟增長,而且增強了其他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帶動了世界經濟的復蘇。
巴西實用經濟研究所所長馬爾西奧·波赫曼:中國的成績與政府發揮的作用密不可分。應對危機能力最強并且最早走出危機的,正是那些政府組織能力強和公共政策合理的國家。中國政府在危機發生后立即采取措施,制定有利的宏觀經濟政策,組織所掌握的大銀行為國內市場注入資金,確保了經濟增長。
日本東京財團政策研究部研究員關山健:中國去年出臺“家電下鄉”和“汽車減稅”等政策,拉動了消費增長。中國政府推出經濟刺激政策,對迅速擴大投資作出了貢獻。中國經濟保持強勁增長對世界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要大力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摘自溫家寶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
比利時中國經貿委員會主席貝爾納·德威特:中國政府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說明中國具有長遠眼光。從長期來說,中國要想發展,光靠出口T恤衫是不行的,而是要生產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中國意識到應該發展生物技術、IT產業,以及其他一些在未來會發揮重要作用的產業。
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總監李文: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就要改變地方官員的政績觀,改變政績主要與GDP和財政收入增長掛鉤的狀況,不再片面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另外,要改變經濟增長主要靠政府、國企投資及大量出口的模式,鼓勵民營企業投資和個人消費。這就需要對一些基本機制和政策作出根本性調整,同時解決一些結構性矛盾。比如說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減少民眾的后顧之憂,鼓勵出口型企業面向國內市場,加大開放市場的力度等。
“只有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才有持久的動力,社會進步才有牢固的基礎,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摘自溫家寶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我最感興趣和看重的是民生問題。中國改革開放30年,相對忽視了社會改革,也就是涉及就業、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改革。重視這些領域的改革與投入,解決民生問題,有助于中產階級的增長,建立一個消費社會,最終建立一個公平的社會。社會如果沒有公平性,就會缺乏激情。
菲律賓《世界日報》主編侯培水:溫家寶總理日前提出的“蛋糕論”令人耳目一新。如果能夠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不但可以避免貧富懸殊,也可以促成“和諧社會”早日實現。醫療、教育、住房和社會公平,與民生息息相關。只有對這些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才能使人民生活得如同溫家寶總理所強調的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洪平凡:中國的居民消費之所以偏低,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在社會服務方面的支出相對不夠,特別是在教育、衛生、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障方面。這使得居民雖然收入提高了,但是不敢去消費。實際上,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使老百姓生活水平和品質能得到提高,而不是說GDP到底增長多少。
“今年是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摘自溫家寶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今年中國政府將繼續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仍會有很多投資空間,而國內的內需還有進一步提高的潛力。我相信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保持在8%左右是非常有可能的。
關山健:近幾年,中國經濟持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依靠的是強勁的內需增長及出口增長。對今年的中國經濟來說,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克服放松銀根的副作用。如果繼續不必要地放松銀根,就會出現房地產泡沫和通貨膨脹的危險。
亞洲開發銀行經濟師樸信永:對中國而言,創造就業機會始終是最大的挑戰。然后,需要強化國內需求的基礎,并建立更強的社會保障網絡。這樣一來,人們才敢于消費。中國需要關注的另一個挑戰是通貨膨脹壓力,我們已經在房地產市場看到一些跡象。因此,應適當調整貨幣政策,以防通貨膨脹率增長太快抑制需求。
埃及《金字塔晚報》外事主編塔里克:下一階段,中國將面臨貿易摩擦、匯率等問題的挑戰。從長遠而言,中國還需要發展清潔能源、減少對煤的依賴,從而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執筆:楊愛國、楊耀華;參與記者:王湘江、郭瑞、何大隆、張永興、劉曉燕、劉洪、劉麗娜、王薇、許林貴、劉鵬、趙焱、陳公正、王志強、吳谷豐、華義、報道員郭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