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此次如此大規模的出口退稅調整,如果只說一個理由的話,“順差過大導致我國經濟外部失衡”一定是首選答案,而這種退稅政策的大調整或將緩解貨幣政策抑制流動性獨木難支的狀態,從企業貿易的源頭遏制流動性,減緩經濟失衡壓力。
今年前5個月累計857億美元的順差被“創造”,意味著6000多億元人民幣被迫投放,而中央銀行頻頻以開市場操作、加息、提高準備金率“對沖”過剩的流動性。貨幣政策開始講述這樣一個故事:當外國資本流入一個經濟體時,這個經濟體的本幣匯率傾向于上升。如果中央銀行不希望匯率上升,它只能通過發行本幣,在原有匯率基礎上兌換流入的外幣,結果導致外匯儲備的上升和貨幣量的被動增長,形成流動性過剩局面。
根據貨幣理論,流動性過剩的主要表現就是,貨幣量過度增加,銀行體系資金泛濫,利率低企。如果不做“對沖”調控回收過剩的流動性,那么,要么引發實體經濟投資過熱與通貨膨脹;要么推動樓市、股市等資產價格上漲,并形成泡沫損害整體經濟;或二者同時發生。
但由于國際產業轉移,使得國際上大量的制造業產能向我國轉移,在擴大我國出口的同時,也提高了我國進口替代水平。同時,由于國際經濟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有所增強,自然會實現一定程度的正常增長。而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高技術出口管制,又限制了我國擴大進口。
一方面是央行苦苦“對沖”流動性,另一方面是我國經濟發動機強勁,在國際分工難以改變的情況下,外貿順差被源源不斷地創造出來。如此一來,就形成了順差形成貨幣投放,再由央行“對沖”,然后又是新的一輪投放和“對沖”……流動性泛濫牽動著宏觀調控的神經。
從上面這個故事似乎看不到遏制流動性的根本手段,那是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是故事的一半,因為,流動性的起源并不是外國資本的流入,而是本國出口強勁或者進口萎縮。因此,解決流動性應該前置到企業貿易行為這個環節。
事實上,我國的進口增速并不慢,今年前5個月進口總額3578億美元,同比增長19.1%,造成大量順差的原因是出口過于旺盛。因此,給出口降溫或許是解決外貿失衡,進而緩解流動性過剩的良藥。
降低或者取消商品的出口退稅率相當于直接增加了企業出口商品的成本,而企業出口成本的上升則會減少企業出口利潤,從而降低企業出口的熱情。大規模調整出口退稅率或將形成眾多產業出口熱情下降,使整體出口降溫,貿易順差減少,繼而減少外國資本流入的數量,減少過剩的流動性。
前面的故事講的是那些正常獲利的企業,而那些靠出口退稅“薄利多銷”的企業,更是只好退出市場,進一步減少出口數量。
然而,故事到這里并未結束,因為,在我國還有一支不可忽視的出口隊伍,即,通過出口空轉等形式騙取退稅的假出口。這些假出口也將因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退稅土壤而自然消亡。
綜上,退稅政策的調整做了外國資本流入前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它將抑制好企業出口、勸退靠退稅吃飯的壞企業,還將對騙稅企業釜底抽薪,因此,大規模調整出口退稅政策將把對流動性的宏觀調控前置到企業貿易行為這個環節,至少增加了降伏流動性過剩的一個法寶。(作者: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