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超過60%的記者曾經通過從社交媒體上獲取的新聞線索或采訪對象完成選題報道
-- 47.7%的記者表示“經常使用”微博
-- 超過六成的記者認為中國企業應當更多地利用微博、博客進行品牌傳播
北京2010年12月9日電 /美通社亞洲/ -- 社交媒體的持續發展大大拓寬了記者獲取工作信息的渠道來源,其強大的即時性與交互性特點,使記者不再僅僅依賴電話、電子郵件等常規的信息工具,但同時社交媒體傳播的海量碎片化信息也給記者的工作帶來了更多挑戰:超過60%的記者曾經通過從社交媒體上獲取的新聞線索或采訪對象完成選題報道;47.7%的記者表示“經常使用”微博,在這個“用戶創造內容,人人皆媒體”的社交媒體時代,受眾不再是被動的接受信息,而 此時媒體記者在工作之中接受和獲取信息的方式又受到了什么樣的影響?
美通社(亞洲)于2010年10月22日至11月7日進行了一期關于中國記者社交媒體工作使用習慣的調查。該報告涵蓋了對2503 份真實有效的記者問卷數據的具體分析,這也是全球首個專門針對中國記者社交媒體工作使用情況的一個分析研究報告。
調查顯示,日常從事一線新聞采編工作的記者/編輯的人數最多,占到總調查人群的71.5%;傳統平面和廣播電視媒體記者的總比例超過60%,受訪記者的年齡段主要分布在23-30歲(67.48%), 80后記者群體已經成為日常實際從事一線新聞報道工作的中堅力量,超過八成的受訪記者從業時間超過兩年,其中5年以上具有豐富經驗的記者比例超過40%。
不同媒體屬性的記者對日常獲取選題線索渠道的使用情況對比圖
互聯網媒體記者在對微博、博客、社交網站、聊天工具、社區論壇、以及百科類網站等多種社交媒體渠道的工作使用頻率上,顯著高于傳統平面與廣播電視媒體。
調查顯示,新聞爆料/同行交流,訪問門戶網站/行業網站、以及使用搜索引擎是中國記者工作中獲取新聞選題線索最主要的渠道,電話、電子郵件,以及即時通訊工具在記者的工作中仍較頻繁的使用。但是百科、BBS、博客、微博等社交媒體渠道大大拓寬了記者獲取工作信息的來源,也正逐漸越來越多地影響著記者的工作方式與習慣。
中國記者對 SNS 社交網站、視頻網站、RSS 新聞訂閱 這三種渠道的工作使用頻率最低,這與美國新聞記者對 Fackbook、Youtube、以及 RSS 新聞訂閱的工作高使用率形成非常顯著的差異對比。一個有趣的發現:百科網站的記者工作使用率,排在電話和電子郵件之后,但超過社區論壇、博客等“傳統”的 WEB2.0 新媒體渠道,排在第7位。
“平時在做選題時,像一些熱點話題類的題材會通常在微博、天涯社區等上面尋找網友的意見,或者是通過搜索引擎來搜索,有時我也會去百科網站查一些專業名詞或專家背景。”
-- 牛思遠,《南方日報》經濟部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