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走出陽春白雪的陷阱。
行業沒有貴賤之分,工作沒有高低之分。不幸的是,在我創業的時候,我對此的認識很局限,認為自己的方向必然是搞些咨詢或新產品開發等。我從來沒有想嘗試與人合伙開一家汽車修理廠或家政服務公司等。當然理由很充分,前者才能發揮我在理論方面的優勢與經驗。其實所有的行業都是一樣的,經營都不容易,但一定有錢可賺(否則它為什么會存在?)。所以,一家IT軟件公司未必比一家餐館高雅,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未必比一家生產打火機的廠家賺錢,或者換句話說,一個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合伙人未必比一家經營洗腳桑拿的老板更有前途.相反,正是大批良好背景智商較高的人都去陽春白雪了,所有在那些下里巴人的行業里競爭會少一些,管理的優勢可能會凸顯一些。舉兩位成功人士為證:我在新華社的前任領導現在在深圳跟人合伙做牙刷,做了很多品牌牙膏的OEM(附贈牙刷),據說還開發了許多采用新材料、造型新穎的產品;一位以前學美術的朋友在通州開了一家汽修廠,做得不錯又買了二十畝地.以前沒有經營"下里巴人"的另一個理論支持是:這些行業接觸的人檔次太低,無法對話。而現在對此的感受也今非昔比。干任何行業,你都需要面對并征服一些與你生活背景不同的群體。如果我選擇干餐飲,我會面對眾多從農村招工的姑娘小伙,培訓他們的確不易;但是我選擇了干房地產策劃,卻要面對一群號稱北京最油的"油條子"們聚集的開發商,適應這些人的交際方式向他們要錢又談何容易!正是都不容易,方顯英雄本色。我的那位曾是畫家的汽修廠老板,現在可以輕松在外面應付客戶而不需內部管理,一度他的廠子出現危機卻有幾名鐵桿員工堅持要留下來陪他;而我們公司呢,公司一倒,員工早已準備好下家,臨走前還不記追索欠下的傭金。與他相比我們是失敗的。差別在于能力、涵養、待人、留人。無論這件事業是雅是俗,是曲是難,是苦是累,都沒有干不好的事業,只有干不好事業的人。而且這種做人、待人再做事的能力需要從基層培養。好比...,四十多歲以前還處于最基層的單位與工人打交道,但現在運籌大局擺平關系的能力十分出眾;而一些從小在深宅大院出來的"太子黨"能扶起來的反而有限。
4.加入創業的隊伍。
說一年半的血淚家史太夸張了,我所遭遇的這一些經歷對于很多經商多年的人來說根本算不上什么。雖然這段經歷是失敗的,讓我痛苦過,但我還是要感激它,它讓我從童話的二十七年中猛醒了一下,我拋棄了那幅眼鏡,過得更真實。無論下一步如何選擇,這段經歷都很有營養。在此也特別想鼓勵那些骨子里埋藏著創業沖動的同學,去試試吧,打一輩子工可能會讓你在兩鬢斑白的一天抑制不住的后悔。如果我們再理智地算一筆帳,會發現打工風險也很高。我們以十年為期。假如我們確定十年后,只有10%的小企業會生存并壯大下來,作為股東的你自然會擁有較一般人高得多的收益;如果你選擇了在一家大企業集團打工,十年后你有多大可能達到top management并獲取相當的收益?能上去的人比例也非常低。自己創業每天身先士卒,廢寢忘食,但打工也一樣勞心勞力,壓力叢生,除非你很知足一個較低的title和offer。小企業會倒閉,大企業會裁員,裁員可能還在其次(相信同學們都有抗裁員的硬功夫),關鍵是當你四十多歲以后,如果你未能升到理想的高管位置,結果會怎樣?中國改革開放時間還短,在外企和民企中尚未有應付員工老齡化的經驗。不過不可想象這些公司會養著一大批四五十歲的高工資的員工甚至中層。中國最大的一個競爭優勢便是人力資本便宜,二十歲的年輕畢業生大批供應前赴后繼,這一點與國外不同。我相信再過十年,新聞媒體最熱衷的話題之一便是外企民企中高資歷大齡員工的"下崗分流"問題。打工是職業生涯中最容易選擇的一種。但一般來說最容易的往往也最危險。多數人(包括我)喜歡知難而退,避重就輕,最后一步步把自己送入危險的絕境。所以,還是那句話,如果你骨子里有創業的沖動,趁年輕,試一下吧!畢竟我們班七十多個同學時里,創業的只有三個,比例不高。仿照"移民打分法",我也設計了一個創業打分表,可以自檢一下。供大家一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