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的時候,扎西總是不停地笑,他告訴記者他和同伴們現在的生活已經改變了很多。
扎西次里:“有太多的變化,自己的收入也提高了,以前剛剛,不在這里的時候,在外面打工然后收入都很低,來這里收入比以前高了幾倍。”
記者:“現在能掙多少錢?”
扎西次里:“現在一個月能3、4千。”
記者:“不錯,很不錯,村里的人都很羨慕你們嗎?”
扎西次里:“對,現在家里面都說,然后家里面有人,他們叫我介紹來這里兩上班,現在不招人。”
扎西和伙伴們沒有想到自己的演出會這么受歡迎,《印象麗江》現在每天演出2到3場,今年暑假期間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演4場。為此,現在劇場正在規劃擴大規模,對座位進行改造。
印象麗江旅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涌濤:“原來我們的座位只有1200個座位,那么為了滿足這一個現在每場觀眾的進場人數,我們現在已經加到1900個,那么這個就是我們今年,10月黃金周以后,我們對整個劇場要做一個,座位要做一個整體改造。”
總經理徐涌濤告訴記者,麗江印象項目總投資是8700萬元人民幣,按照目前的經營形勢,兩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資。
徐涌濤:“今年1到9月份,到今天,我們已經接了95萬人,我們收入已經接近9000萬,那么到年底我們爭取就是我們力爭在這個月底突破100萬的接待人次,我們的收入也將過億就是這樣的概念。”
8700萬的投資2年內收回,3年后年收入過億,這樣誘人的效益引發了眾多地方政府追捧。于是,一個又一個的印象系列產品開始陸續走下張藝謀的流水線。
著名營銷專家葉茂中:“印象《劉三姐》,你會覺得一切都是再普通不過的東西,你比如說那一段桂林山水,那個你像桂林山水多了,隨便割一段給你,然后他的演員全部是白天在江上勞作的漁民,晚上給點錢就成了演員,那么他所有的這一切怎么能夠畫龍點睛,什么樣的人才能化腐朽為神奇,我覺得就是張藝謀的品牌,因為用了張藝謀的品牌,印象《劉三姐》它就成了一個中國,甚至世界都知名的一個演出品牌。”
在《印象劉三姐》之后至今的5年間,包括《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在內的3部作品相繼推出,與旅游相結合的“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實景演出,成為張藝謀品牌下的又一主要產品。
《印象》系列總導演王潮歌:“當它好了以后,水到渠成的出現了一個方向,出現了一個經濟的脈絡,這個時候樊躍和張藝謀我們是敏感的,并且是一個,我覺得挺有前瞻性的藝術家吧,就是我們認為這個方向是我們應該抓住的。”
五年間,雖然也出現過一些評論,認為印象系列是“克隆的視覺盛宴”、過于商業化,但這并不妨礙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印象實景演出的劇場,目前,每天都有超過1萬名觀眾在觀看“印象系列”作品,保守計算,票房也在200萬元左右。在這種示范效應下,找上門來的地方政府和企業絡繹不絕。
《印象》系列總導演樊躍:“我們現在有20幾個在后面在等著我們干,城市和地區,幾乎每一個星期都會有一個電話,一個邀請,告訴你,我們這好極了。”
9月13日,一個新的印象系列實景演出的排練正在北京798藝術區的一間工作室里進行。這個名為《印象大紅袍》的演出,今年年底就將在福建武夷山上演,距離今年三月推出《印象海南島》不到一年的時間,這讓我們明顯感覺到了“印象系列”加速的步伐。
記者:“像印象系列你品牌下面一個很成功的產品,這個系列還會繼續做下去嗎?”
張藝謀:“這個會繼續做下去,這個之所以它很成功,它能延續它有最大的一個市場,就是中國的旅游市場,你注意到中國人現在有錢人,一年當中幾次黃金周還有很長時間的旅游的熱情,所以中國人這個游山逛水,買房子買地,咱就說有錢人大概就這方面的支出很大,人很多,所以你到每一個旅游的景點去,一些重要的地方去,你都會發現這個,它是長盛不衰的,偶爾會受到某種沖擊和影響,但是迅速就恢復,兩三個月就恢復了,又開始了天天都是人,車水馬龍的,像這樣的一個項目,就是像印象這個項目是基本它是依附在旅游產業這個鏈條上的話,應當說它是有相當長遠的生命力的。”
記者:“你會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來參與?”
張藝謀:“印象系列?”
記者:“之前印象劉三姐您是參與程度是很深的?”
張藝謀:“對,那是因為第一個,那第一個就基本上把我就拖進去了,后來就好一點,后來我們有一個團隊,尤其有了王潮歌、樊躍兩位比較能干的導演,所以基本上都是他們來主事,那我都是宏觀的了。”
巨資打造《圖蘭朵》另藏市場玄機,遠比兩場演出的票房更重要
通過打造印象系列實景演出,張藝謀和他的團隊摸到了商業運作的門檻,而最終把他們推進商業大門的,還有另外一只手。2006年4月,張藝謀鐵三角團隊的印象創意工作室改組為北京印象創意藝術發展有限公司。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風險投資破天荒地與他們這幫導演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
熊曉鴿:“我們主要是和藝謀導演、潮歌導演、樊躍三位,我們一起搞一個公司,然后我們,我們是提供一個,一個主要的一個投資商,那么其他幾位的投資,但我們比較主導這個投資這個項目,這樣的話,我們這個團隊就可以到各個地方,去到不同的地方去設計做這些印象的這個演出。”
IDG,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從1980年投資開辦《計算機世界》報開始,IDG已經在中國投資了包括《時尚》雜志、百度、搜狐、騰訊、慧聰等在內的一系列雜志、報紙、互聯網站和軟件公司,算得上是在中國最早涉足文化產業的國際風險投資機構。
記者注意到,從最初的兩部作品《印象劉三姐》和《印象麗江》的運作方式看,都是地方政府或者當地企業投資搞起來的,而且現在還有那么多地方等著做“印象系列”,缺的應該不是錢,那么“印象系列”為什么要選擇IDG的風險投資呢?
熊曉鴿:“因為你未來的發展的話,不是說只是弄一個show,更重要的話說你怎么把這個東西做得更大,任何一個文化的產業的話,你不可能離開資本市場的,因為你就像全世界最大的這種娛樂公司,像迪士尼也好,什么公司也好,他都是有一個,原來有一個創意有一個團隊,但是你想把他做得非常大的話,你必須要資本的一個運作。”
那么資本運作究竟會給印象系列帶來怎樣的變化呢?總導演王潮歌跟記者說起了她心底的一個夢想。
王潮歌:“中國能不能出現一個文化產業的上市公司。這個理想我認為非常棒,說上市咱就發財了,上市大家就都有錢了,上市就怎么怎么著了,這個目的真是為其次,因為我不怕大家笑話,我心里有一個夢想,我要讓為這個民族做貢獻,這個貢獻的所有目的就是我想讓全世界人看,我們是這樣的,那如果說我們的企業能做的特別好,我們印象系列特別好,我印象拉斯維加斯去,我印象大峽谷去,我印象乞力馬扎羅山去不好嘛。”
記者:“這是你的夢想?”
王潮歌:“它不是我一個人能力達的到,但是我起碼這么想,我起碼覺得他們應該看看我們中國藝術家的表演,他們應該看看我們的胸懷,他們應該看看我們要表達什么,你再去慢慢想想,我起碼要做這個事情,所以我很歡迎像IDG這樣的伙伴,他們幫我們一起完成這個理想。”
導演王潮歌希望借助資本的力量把印象系列演出推向世界各地。而作為風險投資商,在商言商的IDG更希望把印象系列的成功模式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實際上,這次巨資打造《圖蘭朵》就另藏市場玄機,這遠比兩場演出的票房更重要。
熊曉鴿:“當然鳥巢是外面很巨大,但是里面的場地的話,像標準的運動場,因為有個400米的跑道,所以它的場地的規模一定是一樣的,那么這種東西的話,你如果說形成了一種模式的話,這種形式的話可以,不停別的地方去復制,不僅僅是咱們中國的北京,怎么可以到上海可以到廣州,可以到日本,可以到美國,可以到韓國甚至歐洲,它的發源地去演出,只要有那么一個標準的體育場就可以練。”
事實上,10月6號、7號即將在鳥巢上演的《圖蘭朵》,即使票房大賣,也只能收回6、7000萬,相對于1.2億元的投入還差很遠,《圖蘭朵》出品人葉迅告訴記者,他真正圖謀的,是《圖蘭朵》的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