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觀測背后的冷思考
風險并非不存在,在歷史上不乏因為觀看日全食而付出代價的例子。
1999年8月11日中午,英國出現百年難遇的"日全食"盛況。當日,英國的最佳觀測點圣奧斯特市的一個水泥公司,考慮到日全食期間會有大量游客涌入該市,因而市內交通將嚴重阻塞,公司員工索性全體放假一星期;歐洲其他國家和中東經濟同樣受到"日全食"的沖擊。在法國巴黎和德國法蘭克福等地的金融中心,股票和外匯市場的交易員都悄悄溜走觀看日食奇景……為了激動人心的這兩分鐘,許多地區經濟活動陷于停頓,看"日全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而對于這次長江大全食來說,風險也漸漸顯現:據氣象部門介紹,7、8月正值臺風季節,假如臺風過境,即使沒有暴風和強降水,也非常容易帶來陰天。不僅如此,4月份以來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也會對各地的日全食旅游帶來影響。一些天文學會表明,基于各種不可控制因素,不能保證團友一定能夠看見日全食。
"不可否認,在當前經濟不景氣的前提下,日全食作為天文奇觀,各個城市都想用好日全食觀測活動這個載體,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這個出發點是好的。"浙江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楊建華如是說。
"但是由于日全食發生的時間、地點有限,并非可持續的旅游資源和產品,為了短短幾分鐘的'奇觀'而進行旅游基礎設施投入和開發,政府與商家不得不承擔一定風險。"楊建華認為,像日全食這樣的旅游,依托城市本身的景區和現有資源,如在一些名山風景區設置觀測點會是更好的選擇。
日全食最佳觀測地之爭,與一直頗受關注的名人故里之爭、傳統文化之爭一樣,都是城市間資源經濟的"博弈",希望通過天機、通過名人、通過文化來營銷城市,達到宣傳的目的。資源一旦利用得好,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但假如是圖一時之利,大興土木,可能會面臨更大的風險,帶來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這就與初衷相違背,反而得不償失。(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