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全球汽車業受到了直接的威脅,僅有中國市場“萬綠叢中一點紅”。客觀地說,在當下“此消彼長”的情況下,上海車展的確具有優勢:規模擴大,國際巨頭高度關注,市場有力支撐等都成為目前上海車展逆勢走強的優勢。
但與此同時,由于本國汽車工業水平、本土技術研發能力與世界汽車強國仍有較大差距,國內車展真正躋身世界頂級車展行列仍然艱難。其次,特點不夠鮮明,也是國內車展需要重視的問題。而且,雖然本次上海車展全球首發車數量較多,但與國際大展仍難以抗衡,首發概念車就差得更遠。
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經濟不景氣,全球車商都放緩了一擲千金四處參展的腳步,卻整齊劃一地把有限的參展預算都投向中國,上海車展的“風光”,某種角度也暴露了本土產業技術能力的蒼白,國外車企借機搶占中國市場先機。
不妨“廣積糧、緩稱王”
毫無疑問,上海車展“炙手可熱”,其底氣來自于中國車市在全球衰退之時,仍在逆風前行,并在一季度創出首超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車市的奇跡。國際汽車豪門聚焦上海,更是投資信心和希望。
中國汽車工業,在此特殊時刻有了新一輪發展的機遇和基礎,應該埋頭發展產業,充分利用好市場優勢和國內一系列的產業政策優勢,尤其在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興領域迎頭趕超,開創中國汽車業的新機會。而非糾纏于車展排“老幾”的問題,車展“大躍進”心態,實際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增益不大。
而且,記者采訪了解到,即使這屆空前盛大的上海車展,在軟硬件方面仍有可改進之處。據主辦方有關人士介紹,上海車展在硬件方面,突出矛盾在于展會周邊交通極其擁堵,配套不足;展覽現場用電緊張,不得不動用自備發電機。而在軟件方面,車展的組織安排、主題提升,仍大有文章可做。
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說:“國內車展在細節和服務上與國際大展還有差距。更重要的是,中國車展無法超過其他大型國際車展的重要原因是,國外的國際車展永遠都是讓本國車商唱主角,外國展商唱配角;而在中國,情形卻恰恰相反,好在這種情況目前已開始有所改善。”
長安汽車市場部副部長楊大勇也認為,目前國內自主品牌號召力還不夠,含金量較差,核心技術,品牌內涵,品牌包裝,企業文化都需要進一步提升。“自主品牌堅強了,自有技術先進了,本國車展地位才能真正提高。”
“我們從來不打算跟誰比,我們只想努力做得更好。”主辦此次車展的上海市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陸韌這樣說。也許本屆車展的最大主題應該回到怎樣幫助全球車業 “過冬”,為他們帶去一絲暖意和更多希望。(記者 陸文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