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摸軟綿綿,一聞刺鼻味,一撕就破裂;
扔到水里就下沉,一折就有石蠟痕……
3月3日晚,從有關方面組織的2009年“3·15”一次性塑料餐具市場調查活動現(xiàn)場回到家,腦中一邊回想著一整天聽到見到的劣質一次性塑料餐盒的特征,一邊直奔廚房,找來前幾天打包所用的餐盒仔細察看,結果大吃一驚:“呀!”正是剛剛在一家批發(fā)市場看到的劣質餐盒的牌子。
劣質餐盒真的是無孔不入!一不小心就成了“打包了食物,打折了健康”的踐行者。
獲證企業(yè)也生產爛盒
在北京大洋路市場,國際食品包裝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拿起一個餐盒,一折、一揉、一撕,明顯含有石蠟的餐盒如一把爛紙碎掉。
這是一家獲證企業(yè)生產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幾個月前的一次檢查,就查出企業(yè)生產的產品蒸發(fā)殘渣超標,產品不合格。
隨后,餐盒的銷售者從市場外拉回4箱該餐盒,聽說“有證的貨就罰生產廠家”,經營者本人不會受損失,賣餐盒的女孩兒忙前忙后積極配合。
據曾參加過相關問題調查的專家介紹,目前一次性塑料餐具市場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無證企業(yè)生產的劣質餐盒市場上仍有銷售;二是部分獲證企業(yè)仍在生產劣質餐盒在市場賣;三是部分經銷商不能提供所售產品生產企業(yè)的相關資質。
“以后誰賣劣質餐盒發(fā)信給我,一箱獎勵10元。”離開這個攤位,董金獅留下自己的手機號。
“這事兒可做。”賣餐盒的女孩兒笑呵呵地點頭說。
董金獅向記者透露,近段時間他收到了幾十個舉報短信。不過市場情況總體還是在好轉。前兩年有個外地小伙子,每月的舉報收入不菲,近來覺得賺頭少了,要離京回老家自己生產餐具了。
被禁發(fā)泡餐盒有市場
在一家市場門口,調查組決定“熟面孔”留在外面看車,其余的人“兵”分兩路進去買樣。記者所在的一組,進去后又被迫相互拉開距離。雖然買樣者腳上一雙嶄新的白運動鞋一度成為記者跟蹤的目標,但最終目標消失。記者與一同行扮作小餐館進貨者,隨機“問貨”。
一個十幾歲的男孩,稱他賣的貨肯定比別人的好,但如果我們要便宜的,有8分一個的。記者見到他的攤位上擺有國家明令禁止的發(fā)泡餐盒,但小伙子說,“那個不賣,只是擺在那兒的。”
本組實習生小王買到了餐盒樣但沒開到發(fā)票。記者和他重回市場。賣者一口咬定“發(fā)票卡”要一個月之后才有。不得已,他被要求寫下所購商品、件數、單價、日期、經營攤位等,然后簽下大名作憑據。在這樣的市場購樣,拿到經銷者的“發(fā)票卡”,才能到市場開發(fā)票。一般來講,不敢太指望。
此時,賣貨給另一組的經銷者在市場大門口探頭探腦,認出幾個“熟面孔”后立即開始一邊瞄著我們,一邊撥打手機。
大約半小時后,調查組在市場后面找到一間存有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發(fā)泡餐盒以及河北永清、天津靜海等地生產的劣質有毒餐盒的倉庫。工商執(zhí)法人員過來處理。
把門人看不住關口
雖然專家說“爛盒一眼就看出”,但消費者總不免上當受害。
如果從價格上區(qū)分,或許是個好辦法。記者在一些市場看到,比較差的盒每個七八分,一般的盒要一毛五,而像青島百家餐盒這樣的好貨,要四毛。“好盒賣廢品還一毛多,都比差盒貴。”業(yè)內傳“爛盒進不去”的北京東郊市場副總經理陳淑燕告訴記者。
但是,用餐、打包的消費者如何知道你的餐盒好不好、是什么價位進的貨?
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常常用于餐館、食堂、快餐店等,消費者個人在使用中往往處于被動。這些場所的經營者在這類餐具進貨使用上的把關就極為重要。
在此次調查活動出發(fā)前,在從一個市場到另一個市場的路途中,記者記下專家提醒的一次性塑料餐盒使用注意事項:
產品上要有QS,今年起國家規(guī)定產品要打上QS編號;
盡量選擇透明度好的;盡可能用手撕一下,好盒撕不爛;
一折就有白痕的盒含有石蠟,石蠟致癌,用石蠟,企業(yè)生產時省電;含滑石粉的盒比較重,用滑石粉可降低生產成本;
用醫(yī)療、農藥瓶等來源復雜的廢塑料生產的餐盒也不鮮見……
這次調查活動由國際食品包裝協(xié)會委托北京環(huán)保餐具聯(lián)合組織與北京凱發(fā)環(huán)保技術咨詢中心進行。活動走訪北京10家批發(fā)市場,其中包括東郊、錦繡大地、岳各莊、天下城、來廣營、八里橋批發(fā)市場等。
上述幾家機構近年一直致力于配合政府部門抵制劣質一次性塑料餐具。董金獅已成相關問題的“代表性專家”。在那些坐在一堆堆塑料餐具后面的賣者眼里,他是個大名人,以至于有時他自己已感到“不方便進市場”。他常常在鏡頭中告訴消費者以“撕一撕、聞一聞”來辨別餐盒的優(yōu)劣。可實際生活中,面對那些已盛有食物的一次性塑料餐盒,有多少消費者會經常想起去撕、去聞?
因而有關專家認為,如果說“要撕”、“要聞”,相關執(zhí)法者也要首當其沖。讓消費者了解劣質餐盒對身體健康及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掌握一些優(yōu)劣產品辨別方法很有必要,但目前市場上“三無”產品無人管、無證生產現(xiàn)象多、有證企業(yè)獲證后生產劣質產品的問題,需要市場加強自身管理,更需要政府加大監(jiān)管力度,執(zhí)法部門加強執(zhí)法。(記者 韓樂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