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六部門近日出臺政策,農村生源畢業生回鄉落戶可重新分得土地
回鄉創業,大學畢業生新選擇
謝思惠(左)與導師高東升教授正在做無休眠栽培試驗。記者 馬躍峰攝
“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可以選擇回鄉務農,重新分得土地。”日前,山東省公安廳、民政廳、農業廳、人事廳等六部門聯合出臺了一項政策,規定未經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派遣到工作單位的大中專院校農村生源畢業生,可回家庭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直接辦理落戶手續,重新分得土地。
針對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山東省出臺的這一舉措可謂適逢其時。“這既解除了農村畢業生的后顧之憂,又為大學生到農村自主創業掃除了障礙。”山東省公安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回鄉務農成為一些農村生源大學畢業生的新選擇。在山東部分高校,一些大學畢業生放棄人才扎堆的大城市,回到生養自己的土地,重新成為農民。當然,這些大學畢業生回鄉務農,有許多人是迫于就業壓力而做出的無奈之舉,但也有一部分畢業生是主動到農村去尋找創業機會的。盡管創業之初備嘗艱辛,盡管家鄉父老有許多不理解,他們還是想方設法克服暫時困難,在黃土地上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很多人拿我作反面教材”
2008年夏天,當村里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時,山東農業大學的畢業生謝思惠卻放棄免試研究生的機會,回到福建農村老家。
“當時,村里人議論紛紛,本來以為我能跳出農門,沒想到又回到農村。很多人拿我作反面教材,教育孩子千萬別跟著學。”回憶起往事,謝思惠非常感慨。“從小長在一個偏僻的村莊,親眼看到農民多么苦,農村多么落后。高中時,老師講到山東農業,說那里農民種菜一畝收入能達到5000元。那時我就立志,當一名懂科技、能創新的農民,把最新技術帶回來,讓家鄉每畝土地的產出也由500元變成5000元。”
回到家鄉,謝思惠承包了30畝地,全都種上生姜。他種姜和別人不一樣,每條姜溝的長度、每棵姜苗的放置、每次農藥的噴灑,都經過精密計算。在學校參與研發的“姜光合特性及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超高產生姜生長發育調控技術與應用開發”,成了他的“秘密武器”。謝恩惠的生姜出土了,畝產量達到3500—4000斤,比當地普通姜產量高出900斤,按每斤2元計算,每畝地至少增收1700元。
今年10月,他聯合本村青年,成立專業合作社,吸收了100多戶會員,種植品種從生姜擴大至茶葉、地瓜。“鄉親們看到效益,都說上過大學就是不一樣。下一步,基地發展到一定規模,我要和大家一起成立一個融農產品加工、農資服務、旅游餐飲為一體的農業企業集團,和大家一起發家致富。”謝思惠對未來充滿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