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
我們要在九十年代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同時,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我國近代的歷史和當今世界的現實都清楚表明,經濟落后就會非常被動,就會受制于人。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較量。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我們周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都在加快發展。如果我國經濟發展慢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都會遇到極大困難。所以,我國經濟能不能加快發展,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九十年代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原定為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六,現在從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情況來看,可以更快一些。根據初步測算,增長百分之八到九是可能的,我們應該向這個目標前進。在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增進效益的基礎上努力實現這樣的發展速度,到本世紀末我國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綜合國力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國民生產總值將超過原定比一九八○年翻兩番的要求。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顯著增加。產業結構和地區經濟布局比較合理。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有較大提高,一批骨干企業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人民生活由溫飽進入小康。建議國務院對“八五”計劃做出必要的調整,并著手研究制訂“九五”計劃。
當前,要緊緊抓住有利時機,加快發展,有條件能搞快一些的就快一些,只要是質量高、效益好、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的,就應當鼓勵發展。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注意量力而行,搞好綜合平衡,不要一講加快發展,就一哄而起,走到過去那種忽視效益,片面追求產值,爭相攀比,盲目上新項目、一味擴大基建規模的老路上去。要真抓實干,大膽而又細致地工作,齊心協力辦好幾件大事,走出一條既有較高速度又有較好效益的國民經濟發展路子。
加快我國經濟發展,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資”的抽象爭論束縛自己的思想和手腳。社會主義要贏得同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和商品經濟一般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國外的資金、資源、技術、人才以及作為有益補充的私營經濟,都應當而且能夠為社會主所利用。政權在人民手中,又有強大的公有制經濟,這樣做不會損害社會主義,只會有利于社會主義的發展。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什么樣的目標模式,是關系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傳統的觀念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特有的東西,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們逐步擺脫這種觀念,形成新的認識,對推動改革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十二屆三中全會指出商品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商品經濟;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十三屆四中全會后,提出建立適應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特別是鄧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談話進一步指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這個精辟論斷,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使我們在計劃與市場關系問題上的認識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改革開放十多年來,市場范圍逐步擴大,大多數商品的價格已經放開,計劃直接管理的領域顯著縮小,市場對經濟活動調節的作用大大增強。實踐表明,市場作用發揮比較充分的地方,經濟活力就比較強,發展態勢也比較好。我國經濟要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加快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繼續強化市場機制的作用。實踐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要求我們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我們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并給企業以壓力和動力,實現優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比較靈敏的優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同時也要看到市場有其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必須加強和改善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我們要大力發展全國的統一市場,進一步擴大市場的作用,并依據客觀規律的要求,運用好經濟政策、經濟法規、計劃指導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導市場健康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為補充,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不同經濟成分還可以自愿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經營。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其他企業都進入市場,通過平等競爭發揮國有企業的主導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兼顧效率與公平。運用包括市場在內的各種調節手段,既鼓勵先進,促進效率,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又防止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在宏觀調控上,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能夠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國家計劃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更新計劃觀念,改進計劃方法,重點是合理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搞好經濟發展預測、總量調控、重大結構與生產力布局規劃,集中必要的財力物力進行重點建設,綜合運用經濟杠桿,促進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既要做持久的努力,又要有緊迫感;既要堅定方向,又要從實際出發,區別不同情況,積極推進。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計劃與市場兩種手段相結合的范圍、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和不同地區可以有所不同。要大膽探索,敢于試驗,及時總結經驗,促進體制轉換的健康進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涉及到我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許多領域,需要有一系列相應的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必須抓緊制定總體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我們相信,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應當也完全可能比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運轉得更好。
為了加速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必須努力實現十個方面關系全局的主要任務。
第一,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加快經濟改革步伐。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認真抓好幾個相互聯系的重要環節。
一是轉換國有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的經營機制,把企業推向市場,增強它們的活力,提高它們的素質。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心環節,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和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關鍵所在。通過理順產權關系,實行政企分開,落實企業自主權,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的主體,并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當前實行的經營承包制應當進一步完善。股份制有利于促進政企分開、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和積聚社會資金,要積極試點,總結經驗,抓緊制定和落實有關法規,使之有秩序地健康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聯合、兼并,合理組建企業集團。國有小型企業,有些可以出租或出售給集體或個人經營。
二是加快市場體系的培育。繼續大力發展商品市場特別是生產資料市場,積極培育包括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的金融市場,發展技術、勞務、信息和房地產等市場,盡快形成全國統一的開放的市場體系。加強市場制度和法規建設,堅決打破條條塊塊的分割、封鎖和壟斷,促進和保護公平競爭。價格改革是市場發育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應當根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加快改革步伐,積極理順價格關系,建立起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
三是深化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統籌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理順國家與企業、中央與地方的分配關系,逐步實行利稅分流和分稅制。加快工資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企業、事業單位和機關各自特點的工資制度與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積極建立待業、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努力推進城鎮住房制度改革。
四是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這是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大問題。不在這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改革難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難以建立。轉變的根本途徑是政企分開。凡是國家法令規定屬于企業行使的職權,各級政府都不要干預。下放給企業的權利,中央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都不得截留。政府的職能,主要是統籌規劃,掌握政策,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和檢查監督。進一步改革計劃、投資、財政、金融和一些專業部門的管理體制,同時強化審計和經濟監督,健全科學的宏觀管理體制與方法。合理劃分中央與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經濟管理權限,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第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國外資金、資源、技術和管理經驗。
對外開放的地域要擴大,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開放的格局。繼續辦好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擴大開放沿邊地區,加快內陸省、自治區對外開放的步伐。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加速廣東、福建、海南、環渤海灣地區開放和開發,力爭經過二十年的努力,使廣東及其他有條件的地方成為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地區。
利用外資的領域要拓寬。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繼續完善投資環境,為外商投資經營提供更方便的條件和更充分的法律保障。按照產業政策,積極吸引外商投資,引導外資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企業的技術改造,投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適當投向金融、商業、旅游、房地產等領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要合理布局,認真辦好。
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對外貿易多元化,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出口貿易,改善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和檔次,同時適當增加進口,更多地利用國外資源和引進先進技術。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盡快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符合國際貿易規范的新型外貿體制。賦予有條件的企業、科技單位以外貿自營權。積極擴大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