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2003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10年03月07日15:37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2003年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 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 工作 政府工作 報告

  (三)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突出位置,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放松。近幾年,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了一個大臺階,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同時,也出現了農產品供過于求、價格下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問題。如果不改變這種狀況,就會嚴重挫傷農民積極性,動搖農業的基礎地位,甚至危及國民經濟全局。我們堅持把加強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了很大功夫。

  一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通過政策支持、加強信息服務和技術服務,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品種結構,發展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推進農業生產區域布局調整。大力推廣“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等方式,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千家萬戶農民進入市場。同時,抓住糧食供給充足的有利時機,實施退耕還林,既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又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堅持因地制宜,不搞行政命令,尊重農民意愿。

  二是深化糧棉流通體制改革。購銷市場化是糧棉流通體制改革的根本方向,但在改革步驟上,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著眼于保護農民利益和農業生產力,積極穩步地推進。1997年實行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余糧等政策。1998年進一步提出“三項政策、一項改革”,即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余糧、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順價銷售、糧食收購資金實行封閉運行,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2001年,在糧食主產區繼續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余糧的同時,放開主銷區糧食收購市場和價格,收到明顯效果。國家為支持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投入了很大數量的資金。棉花購銷市場化改革也不斷深化,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三是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為解決農民負擔過重問題,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2000年起,在安徽等地開展農村稅費改革試點,2002年試點擴大到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試點地區農民負擔平均減輕30%。今年中央財政預算用于支持這項改革的資金將達305億元。同時,進行了鄉鎮機構、農村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等配套改革。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改由縣財政統一管理,以保證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減輕農民負擔。農村稅費改革,是我國農村繼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之后的又一場偉大變革,對保障農民減負增收、促進農業發展、維護農村穩定,已經并將繼續發揮重大作用,得到億萬農民的衷心擁護。

  四是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這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五年來,國家財政支持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達4077億元,比前五年累計增加1852億元。我們還將部分國債資金用于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重點支持了大江大河大湖治理、農村電網改造、國家儲備糧庫等方面建設,還支持了農業和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這些措施,對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是加強農村扶貧開發。認真落實并基本完成“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制定和實施新世紀頭十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加大扶貧投入力度。五年間,國家財政扶貧資金和以工代賑資金達480億元,通過貼息方式安排扶貧貸款770億元,都比以前明顯增加。堅持開展東部和西部地區協作扶貧。經過多年探索,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扶貧開發道路。

  六是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我們堅持實施城鎮化戰略,積極穩妥地發展小城鎮。支持農民進城務工就業,清理和糾正對農民工的歧視性政策和亂收費,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同時加強引導和管理。以城市繁榮帶動農村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是新形勢下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

  實踐證明,中央關于新階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策和部署是正確的。本屆政府為解決“三農”問題傾注了極大精力,取得了積極成效。根本解決“三農”問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

  (四)堅持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切實加強再就業工作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不堅決推進改革,國有企業就沒有出路。五年來,我們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知難而進,敢于碰硬,加大工作力度,打了一場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攻堅戰。

  一是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積極推行規范的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深化企業內部分配、人事、勞動制度改革,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同時,鼓勵符合條件的國有大型企業改制上市。五年來,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在境內外新增上市公司442家,累計籌資7436億元,包括境外籌資352億美元。二是建立企業優勝劣汰的機制。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改組國有企業,支持具有優勢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進一步做強做大,使他們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力量。同時,國家制定了妥善安置職工、對企業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給予經濟補償、經國務院批準核銷企業銀行呆壞賬等政策規定,使一批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和資源枯竭礦山,平穩地實施破產關閉,形成了劣勢企業退出市場的機制。三是減輕企業負擔和歷史包袱。結合國有商業銀行集中處理不良資產的改革,成立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確定對符合條件的580戶國有大中型企業實施債權轉股權。實施債轉股的企業,降低了資產負債率,多數已扭虧為盈。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決企業冗員過多、企業辦社會等問題。四是積極推進企業管理創新。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加強成本管理、資金管理和質量管理,全面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五是大力加強企業外部監管。國務院先后向192個重點國有企業以及一批國有金融機構派出了監事會,對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領導人實行了經濟責任審計。這些對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有企業改革之所以取得重大進展,至關重要的是,堅持實行鼓勵兼并、規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實施再就業工程的方針,切實搞好再就業工作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這幾年,黨中央、國務院兩次召開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相繼制定和實行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下崗分流人員,通過建立再就業服務中心,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并代繳社會保險,促進實現再就業。對關閉破產企業,首先要妥善安置職工。1998年以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達2700多萬人,90%以上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先后有1800多萬人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實現了再就業。同時,逐步完善“三條保障線”。各級政府逐年增加社會保障和再就業方面的資金投入,2002年中央財政用于“兩個確保”和“低保”的資金達594億元,是1998年的6.2倍。從2001年起,在遼寧全省進行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取得明顯成效,為在全國逐步推廣積累了經驗。

  實踐表明,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促進再就業、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是正確的,是相互配套的完整體系。只有全面貫徹執行,才能保證國有企業改革目標的實現。

  (五)堅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只有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才能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發展壯大自己。面對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我們積極應對,趨利避害,變挑戰為機遇,開創了對外開放的新局面。

  這幾年,在堅持擴大內需方針的同時,絲毫沒有放松擴大出口的努力。1998年下半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外貿出口一度出現負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堅持人民幣不貶值,果斷采取一系列鼓勵出口的政策措施。堅持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和以質取勝戰略,大力開拓新興市場,著力改善出口商品結構,提高質量和檔次。深化外經貿體制改革,推進外貿經營主體多元化,提高口岸管理水平和通關能力。由于措施得力,克服了種種困難,實現出口大幅度增長。與此同時,進口了大量國內急需的設備、技術和短缺原材料,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實踐證明,穩定人民幣匯率、千方百計擴大出口的決策和措施是正確的。

  我們鼓勵有條件的各類所有制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到境外投資辦企業,帶動設備、零部件出口和勞務輸出。根據不同國家的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投資、合作方式。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提供經濟技術援助,開展帶資承包,投資經營,提供無息、低息貸款。這樣,既有利于鞏固傳統友誼,又有利于互惠互利、共同發展,意義重大。

  根據國際資本流動的新特點,我們抓住機遇,積極擴大利用外資,著力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把吸收外資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組改造、西部大開發結合起來。這幾年大力改善投資環境,交通、通信設施等硬環境大為改觀;努力完善法制,提高政策透明度,提供優質服務,軟環境也有很大改進。這是增強對外資吸引力的根本有效之舉。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