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資金等生產要素加快向林業流動。
隨著林改的深入推進,林業成為新的投資熱點,社會資金開始迅速流向林業。重慶市2009年全市林業投資達到178億元,為過去10年總投入的2.6倍。2009年,廣西林業部門與金融機構簽訂協議,林業貸款授信額度達到1050億元。近年來,浙江、山東省全社會投入林業的資金均達到600多億元。福建省南平市近年來民間林業投資達到80億元,占全社會總投資的96.4%。遼寧省本溪市以森林資源為依托的五大林業產業成為社會投資的新熱點,正在逐步更替原來的鋼鐵、煤炭和水泥三大傳統產業,為實現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區域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是農村基層政權得到鞏固。
土地改革鍛煉培養了一大批干部。在推進林改進程中,各地把林改作為基層干部密切聯系農民群眾的重要紐帶,作為鍛煉考驗和教育培養干部的重要平臺,使廣大基層干部與農民群眾一起參與林改、投身林改,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親身經歷了一場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不但掌握了民情,與群眾加深了感情,還增強了法制意識、民主意識、服務意識和執政為民的意識,贏得了群眾信任,得到了群眾擁護。從而改善了干群關系,提高了服務水平,增強了執政能力,進一步鞏固了基層政權。基層林業部門也理順了管理體制,實現了職能轉變,提高了服務水平,增強了執政能力。這場史無前例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受到了億萬農民的熱烈擁護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
五是林權糾紛調處效果明顯,促進了社會和諧。
長期以來,多次林權變動導致的林權糾紛,成為一些地方影響農村社會和諧的因素之一。林改后,許多地方的林權糾紛得到了化解。據統計,林改過程中,累計調處林權糾紛67.6萬起,調處率為85%,調處爭議面積3944萬畝,調處率為81%,解決了大量歷史遺留問題,消除了不穩定因素。海南省海口市甲子鎮加朝、舊州鎮美本兩村通過24次村民會議協商,解決兩村30多年的林權糾紛,多次發生的械斗事件再也不會發生了。改革后,農民專注于山林經營,學科技、搞經營、跑市場,農村各種社會矛盾大量減少,許多“貧困村”變成了富裕村,一些“上訪村”變成了“穩定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