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專家稱食品安全事件不少為誤讀
不合格食品并非不安全食品含致癌物并非致癌食品
“當前,我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不少是外界誤讀了,其實不合格的食品并非就是不安全的”,昨天,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舉行的食品安全年會上,來自政府、協會以及企業界等代表就維護食品安全的地位、形象等進行深入研討。
不合格食品并非不安全食品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何計國表示,一般所說的不合格食品包括產品等級標準不合格、非安全指標不合格、限量成分超標、含有違禁成分等。如非安全指標不合格包括標簽、標示不合格,含量不合格等,但是這些并不會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因此不能將超標食物誤讀為不安全食物,但是,限量物質超標往往是生產管理失誤的結果,企業應積極說明情況,查找原因”。
而對于含有違禁物質是否會對健康構成傷害,何計國表示,這也需要看其含量,但是含有違禁物質的食品肯定是不合格的,企業應首先向消費者道歉,并積極查找原因,避免再次發生類似事件。
含致癌物質并非致癌食品
對于媒體報道中將含有致癌物的食品視為致癌食品,何計國也表示,這是需要大量的數據基礎進行認定的,其中最可信賴的數據就是人群流行病學證據。“但是目前很遺憾,我們基本上沒有幾個物質有人類試驗證據支持,大多數我們不能說是人類致癌物,頂多泛泛地說它是致癌物”。
“如果說含有致癌物的食物就會致癌,那我們許多傳統食品如面包、油條、烤肉、腌肉等等都不能吃了,也都是不安全食品了”,何計國同時也指出,對企業而言,應通過生產控制降低致癌物質含量,同時不能添加和使用有致癌風險的外來化學物質。
另外,何計國還指出,媒體還經常誤用國家標準。以前不久發生的伊利奶粉含汞事件為例,很多媒體就誤用了液態奶汞含量的標準,“其實奶粉和液態奶完全沒有可比性”。(記者胡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