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全科醫生教育勢在必行
去年年底,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全國醫學教育改革工作會議上說,國內外醫療衛生實踐表明,能否培養大批合格的全科醫生,建立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的基層衛生服務團隊,提供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特征的基層衛生服務,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協作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將直接關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費用的合理控制,真正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的公益性。
顯然,全科醫生的意義已經為政府所認識、重視。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也提到,多年來,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相對滯后,合格的全科醫生數量嚴重不足,制約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高。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為基層培養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全科醫生,是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客觀要求和必由之路。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則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對建立中國特色全科醫生制度做出了全方位的頂層設計,要求“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基本適應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這意味著,大力培養合格全科醫生將作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我國醫學教育和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重大任務。《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還確立了“一種模式、兩條路徑、三個統一、四條渠道”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
方向已明,困難尚多。
“盡管政府非常重視全科醫學的建設,卻仍有些醫學院校和醫院的認識并不到位,對于三級醫院建立全科醫學科或教研室功能定位不清楚,甚至有所誤解,導致學科建設不到位,人才培養嚴重不足。”衛生部全科醫學培訓中心教授郭愛民說。
據了解,截至2010年12月,全國128所開設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中,約一半的院校開設了全科醫學課程,其中只有28所院校為必修或必選課程,12所院校開展了社區實習課,平均4個學時。而開始招收全科醫學研究生的院校,目前僅有復旦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浙江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等為數不多的幾家高校。
此外,我國尚未形成一支全科醫學專職師資隊伍。有調研發現,高校承擔全科醫學課程的教師僅有47%是全科醫學專職教師,臨床基地大多借助其他專科師資培養全科醫生,這些師資有一半以上沒有接受過全科醫學培訓。
一些好的教學傳統也應該重新拾起來。首都醫科大學一位教授告訴記者,當年他們學習心臟檢查時,老師常常讓他們用左手中指的第二節進行叩診,接著用毛筆或圓珠筆,畫出心臟的輪廓,通過“蘋果心”等不同形狀,便能瞧出患者心臟的問題所在。這樣的檢查下來,和拍張片子的結果幾乎是一致的。然而,這樣的方法卻被絕大多數醫生和教學課堂所拋棄,“有了好的儀器設備,學校根本不會教了。”(記者 邱晨輝 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