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北京醫生被精神病患刺瞎眼睛 精神衛生仍未立法

2010年11月01日14:41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醫務人員 受傷 醫生 精神疾病 病人 精神科醫生 北京回龍觀醫院 精神衛生法 護士 急性發作期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本市每年精神疾病患者致傷醫務人員的事件高達百起,被打被罵等常見性“受傷”尚不算在內。昨天,參與《精神衛生法》起草制定的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表示,正在醞釀出臺的《精神衛生法》已明確將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同時,因精神科醫務人員服務人員的特殊性,其被致傷后的獎勵及補償等機制亟待建立。

精神衛生至今未立法

楊甫德表示,2009年出臺《精神衛生法(征求意見稿)》,至今沒有立法。《精神衛生法》雖然最終定稿尚未公布,但部分內容已經明確,“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即是其中之一。《精神衛生法》主要是規范和明確對患者權益的保護,包括入院標準、保證患者在院期間享有通信權、會客權、平等就學及就業權等內容,同時,也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康復等增加了許多內容,但對于醫務人員權益保障的內容所涉及的并不多,或可以通過地方精神衛生條例對此進行明確。

醫生被患者刺瞎眼睛

吳長昊是回龍觀醫院的一名護士。10月7日早6點,當病人們陸續起床洗漱時,正在整理病歷的她發現,已度過急性發作期的郭秀梅(化名)把所有水龍頭全部打開,見狀,吳走到洗漱間內,把其余水龍頭關閉,只留了郭秀梅面前的一個,便回到護士站。

洗漱完的郭秀梅突然走到護士站內,將桌上的電腦顯示器摔到地上,并向另一臺顯示器走去。因不能與病人發生沖撞,吳長昊只能用身體擋在她面前,誰料,郭秀梅突然“倒”在其腿上,160斤的體重壓得吳長昊一陣鉆心的疼。她隨即被送往醫院,并被確診為腿部韌帶損傷,需要手術。

上周,成功手術后的吳長昊尚不能獨立下地,且需休養半年左右。“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有特殊性,許多都是無意識的行為”,有著17年護齡的吳長昊表示,“同事們都有被謾罵、咬傷、扇耳光的經歷,雖然這是自己受傷最嚴重的一次,但也并不怪她(郭秀梅)”。

本市三大精神專科醫院——回龍觀醫院、安定醫院、北大六院,每年都有百起因病人突然病情發作而受傷的事件,其程度經鑒定均為輕度傷及以上,其中,回龍觀醫院的一名醫生在接診過程中被患者刺瞎眼睛。

專家建議設受傷獎項

于2007年起實行的《北京市精神衛生條例》中已明確“本市對在精神衛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或者獎勵”,但至今仍無相關獎勵標準、獎勵個例等可操作性的規定出臺。精神科醫院對于受傷員工多通過鼓勵、慰問等形式“口頭獎勵”。

回龍觀醫院表示,對于在工作中,因病人病情發作被致傷的醫務人員,醫院的工會領導都會進行探望,并通過贈送補品、慰問品等形式,給予每人每次150元的獎勵。按照醫院目前每年受傷60起計算,醫院用于此項的開支為9000元。

院方表示,雖然此項近萬元的計劃外開銷并不算少,但相比帶薪休假費用來說是“小巫見大巫”。以一名醫務人員韌帶損傷休養半年為例,醫院需支付的獎金等費用總計約為2.5萬,據此推算,全年僅此項支出的總額就在50萬元左右。

針對精神科醫務人員待遇低、受保護度不足、流失嚴重等現狀,楊甫德表示,在《精神衛生法》制定的討論中,多名專家呼吁制定對醫護人員保護的框架性政策,他建議,政府部門應建立類似于見義勇為獎之類的獎項或相關公共賠償金進行獎勵,“雖然‘挨打獎’并不是光彩的事,但對醫務人員也是一種實在的鼓勵”。

對話·回龍觀醫院副院長

開放護士站不會取消

記者:為什么精神科醫院醫務人員受傷事件頻發?

王紹禮:患者的病情具有突發性、不可預見性、不可防范性等特點。同時,我們要求醫務人員“打不還口,罵不還手”,導致受傷的總是醫務人員。

記者:在國外的電影中,精神病院大多采用封閉式護士站,我們是否會采用此方式保護醫護人員?

王紹禮:不會,如果將護士站與病房完全隔離開來,會增加病人的病恥感。

記者:我們將采取哪些措施防范醫護人員被傷?

王紹禮:在門診樓擴建計劃里,已經設置了后門,以便病人有暴力舉動時,醫生可以及時離開。同時,擴大醫生和病人的問診距離。

記者:最理想的護理方式是怎么樣的?

王紹禮:如果條件允許,應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分級分區管理,并在每個病區設立設施完備的隔離室。

馬上就訪

提高精神科人均經費

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表示,精神科醫療機構屬于公共衛生機構,政府全額撥款是其主要經濟支柱。近年來,政府已經加大了對精神科醫療機構的財政投入,提高了人均經費標準。

至于對醫務人員設立“受傷獎勵”的說法,鄧小虹表示,目前本市確實沒有針對精神科醫務人員受傷的相關費用獎勵,一方面,這筆資金的出處是政府財政還是慈善捐助不得而知;另一方面,固然精神科醫生承擔的風險和壓力較大,但醫務工作者都很辛苦,這樣做不利于“一碗水端平”。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