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三甲醫院做過調查,‘洋藥’占97%的份額,我們自己的藥只有可憐的3%。”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河北團小組討論中,蔡東晨代表舉出的數字讓在座代表吃了一驚。
蔡東晨代表是石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說起醫藥的數字如數家珍:“最近幾年,全國三甲醫院藥品銷售排名前100位的,沒一個中國藥,全是‘洋藥’。”
主持會議的河北秦皇島市委副書記朱浩文代表追問:“你說的‘洋藥’是指外國研發、有專利權的?”
“不,是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在中國生產的,是外國研發的,但專利期已過。”同樣是醫藥內行的全國人大代表、神威藥業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李振江解釋。
蔡東晨代表介紹,我國對外企的藥有定價保護。“比如,同是頭孢曲松,‘洋藥’定價98元,我們只賣10.3元。醫院順價加價,愿意賣‘洋藥’,‘洋藥’大量搶灘醫院。我們的藥已被擠到山溝農村了。”
“這對誰有好處呢?外資企業。時間一長,會把我們的藥廠擠垮。如果遇到戰爭、疫情,我們自己的藥廠沒有生產救命藥的能力,會是什么后果?”蔡東晨代表越說越激動。
說到原創藥品研發,蔡東晨代表說,國家對新藥研發投了巨資,但由于管藥的八部委間政策掣肘,新藥進不了醫保,沒有競爭力。
他舉了個例子,他所在企業研制的原創藥丁苯酞,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用于治療腦血栓、腦梗塞的自主知識產權藥品,可明顯提高患者生存率。研發投入3.5個億,上市3年,虧損1個億。
“政府工作報告說了要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面向企業的創新支撐平臺和企業技術中心,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但創新可不是件輕松的事,創新=毅力+耐力+實力。”蔡東晨建議,將原創藥品納入政府采購藥品目錄,擴大市場需求,同時出臺藥品定價、招標采購等配套鼓勵政策。
他還準備就相關問題提交一份議案。“你寫,我們簽字。”一旁的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市二中校長邵喜珍等紛紛響應。(記者 劉文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