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
依然是倔強的嘴角,坦蕩的襟懷,敢于直言的風骨。當了15年的“老委員”,今年沒想到又成為“新代表”,年過七旬的鐘南山院士無疑是廣東代表團最耀眼的明星。
昨天(11日),鐘南山應邀走進南方日報、南方網在北京的兩會嘉賓訪談室,暢談醫改、大部制。對于“跳斗牛舞”的熱門新聞,院士也坦然一笑:開始有些尷尬,但后來也想通了,做健康宣傳也不是壞事。對于爭議,他現在已經是刀槍不入了。
醫療改革
不可能有靈丹妙藥
一吃就靈
主持人:萬眾矚目的新醫改方案這次沒能提交全國兩會討論,很多網友表示失望。前幾天,衛生部部長陳竺說衛生部準備再挨10到20年的批評,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則說“醫改方案會讓院長們失望”。您曾參與這個方案的討論,有何見解?
鐘南山:對于新醫改,我并不抱極大的期望。醫療問題是世界難題,不可能有靈丹妙藥,一吃就靈,需要逐步解決。
新醫改的切入點,和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講的四條是一樣的,重點是建立覆蓋城鄉的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公共衛生和藥品供應。我覺得,最值得肯定的是它非常強調醫療衛生的公益性。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在公益性的背后,就意味政府更大的投入,政府更大的責任。
第一,我關心從中央到各地各部門,對衛生的投入能否像其他國家那樣占GDP的一定水平。世界衛生組織最低要求是5%以上,一些先進國家如德國、英國是10%,美國是15%,而中國還不到5%。今后投入要大大增加,預計有1500億到2000億元。
第二,有了錢,重點投入到哪里?醫改的重點是解決城市社區、農村鄉鎮基礎醫療的問題,衛生資源要重點投入到這一部分,這是醫改的核心。我覺得,醫改出來之后,還要有一個操作性比較強的近期方案。
分析難點
公立醫院不是重點
社區最需投入
主持人:陳竺部長的觀點是醫改其實開始了。專家認為,醫改可分醫療、醫藥、醫保這三大塊?,F在醫保這塊其實已經啟動,農民有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市里沒工作的居民今年也有一半人可參加城鎮居民醫保;醫藥這塊,藥監局將整合進衛生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制度也即將推出;就剩下醫療服務這塊,特別是公立醫院的管理體制改革,比如衛生部提出的“收支兩條線”、“醫藥分開”,是最難推動的。
鐘南山:我不認為公立醫院體制改革是當前的重點。國家現在有限的醫療資源,應該重點投入在社區醫院醫療水平的提高,包括人才的培養上。而公立醫院解決比較少見的病。
2001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有一篇很出名的研究文章說,一個1000人的社區,其中有750個人總有各種各樣的病,其中500個可以自己吃藥搞定,250人到社區去看,其中只有9個人去大醫院才能搞定,只有一個人需要在專家那里搞定,這是一個“正三角形”的醫療模式,就是大部分人看病在基層。而我們現在是“倒三角”,大部分病人都擠在大醫院,感冒發燒也要看專家,這樣看病肯定難,肯定貴。
老百姓為什么不愿意到社區看病?因為不放心,一個是社區設備陳舊,一個是沒有合格的醫生。
反思體制
衛生部沒必要
當老爸又當裁判
主持人:但如果公立大醫院不進行改革的話,看大病的負擔還是很沉重。有北京大學的專家說,十七大提出醫療要“管辦分開”,但衛生部“抗旨不辦”,您怎么看?
鐘南山:我覺得,“管辦分開”這一點完全可以探索,衛生部門作為一個宏觀的管理部門夠了,沒必要自己辦醫院,這樣又當老爸又當裁判,確實不太好。
至于大病,我們應該反思:為什么現在這么多大病?是因為小病沒有人看?,F在最常見的糖尿病、腫瘤、冠心病等等,都是初期可以發現和治療的。美國1963年至1988年冠心病的死亡率降低了9%,中風減少了3%,這并不在于他們搞支架、射頻、搭橋。主要是在醫療部門對于病人生活習慣的改變,少抽煙少喝酒,勞逸結合,合理飲食,就大大減少了心肌梗死的發生。
我們也要走這個方向。要把小病解決好,不變成大病。前幾天我向溫總理進言就說,醫改不只是為了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減壓器”,更重要的是要造就一個健康的民族。一個是治病,一個是預防,不可偏廢。
-精彩言論
●醫療問題是世界難題,不可能有靈丹妙藥,一吃就靈,需要逐步解決。
●我不認為公立醫院體制改革是當前的重點。國家現在有限的醫療資源,應該重點投入在社區醫院醫療水平的提高,包括人才的培養上。
●我們現在是“倒三角”,大部分病人都擠在大醫院,感冒發燒也要看專家,這樣看病肯定難,肯定貴。
●前幾天我向溫總理進言就說,醫改不只是為了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減壓器”,更重要的是要造就一個健康的民族。
●至于大病,我們應該反思:為什么現在這么多大病?是因為小病沒有人看。
●非典的時候,境外有不少醫生集體辭職和逃跑的,而我所接觸的國內沒有一個醫生在那個生死關頭逃跑,這可以看出醫療人員的一個基本覺悟。
評價怪論
看病貴不貴
不能只看絕對值
主持人:前不久廣州市衛生局副局長說,在中國看病是最不難、最不貴的。這樣的言論很容易刺激民眾,引來網上板磚。您怎么看?
鐘南山:我覺得,這位副局長講看病最不貴、最不難,是從絕對值來看。比如我們做某個小手術,就300多元,香港要1000多元。這樣看,我們是不貴。但問題是,在香港的公立醫院看病幾乎是免費的,而我們很多人沒有醫保,看病得自掏腰包,這樣就貴了。所以討論這個問題,要看國情,不能只看絕對值。
主持人:前段時間廣東省衛生廳做了一個調查,近七成的醫生覺得他們的形象被“妖魔化”了,首要責任是媒體。您怎么看?
鐘南山:我不認為醫療衛生隊伍全部很好、很純凈,醫療市場化之后,肯定醫務人員內部也出了問題,這十多年來醫療人文精神是在減弱。
非典的時候,境外有不少醫生集體辭職和逃跑的,而我所接觸的國內沒有一個醫生在那個生死關頭逃跑,這可以看出醫療人員的一個基本覺悟。同樣都是這幫人,為什么非典過了幾天,“白衣天使”就變成了“白衣老虎”?
我認為,這里面媒體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首要。主要責任是在政府。
主持人:隨著醫改的推進,您認為醫患關系是否會好轉?
鐘南山:我覺得會。政府對于醫療投入越來越多,以后大醫院看病難會得到解決。另外藥物價格會得到嚴格的控制,減輕了病人的負擔。第三,醫務人員醫療人文精神的建設逐漸加強。第四,老百姓已經逐漸認識到醫療的癥結在什么地方?不能只怪醫務人員。而且健康是需要大家共同投資的。我相信醫患關系會得到逐步改善。
回應爭議
“跳斗牛舞”不是作秀
宣揚健康不能說教
主持人:前段時間,您跳斗牛舞的照片被媒體顯著刊登之后,大多數網民都在驚嘆,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能以這種健康活潑的形象出現真的很不容易。但也有網民說您是作秀。您是怎么看這個問題?
鐘南山:我覺得那在報紙上登出來是很意外的。當時是廣州科協的聯歡會,大家高興,我作為科協主席要帶個頭,大家熱鬧一下,這是出發點,從沒有想到要在媒體上作秀。新聞出來后,我也覺得尷尬,怎么能登在第一版?
后來,我也想通了。我們宣揚健康,也不是壞事。總不能說教,需要一個切入點。有時候用自己的體會來給大家講,更有一些說服力。
主持人:現在網友很支持您,傳統觀念上,院士都是正襟危坐、照本宣科地講健康,而您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院士不僅僅只有嚴肅的一面。能否傳授一下您的健康秘訣?
鐘南山:我覺得,一個人關鍵在二三十歲的時候,是否會去設想自己再過二三十年是怎么樣的?年輕時身體好,抽煙、喝酒等等習慣,他不會覺得不好。但如果很有預見性地想想二三十年后的健康,他就會注意了。我有四點體會:
首先,都市人最關鍵的是心態平衡,現在生活壓力大,節奏越來越快,心態不平衡是最傷人的,容易血壓高、冠心病、糖尿病。有一個刀槍不入的性格,一顆平常心,就可以了。
其次,我從小就喜歡運動。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要向烏龜學習,烏龜活得長因為它不動。但人是在社會里,人都不動了有什么意義?肌肉不活動,新陳代謝不好就容易生病。
第三,不要吃得太飽,要注意節制,吃七八分飽。最后一個是早防早治,發現自己的血糖高、血脂高,就要早點控制。所以我一直鼓勵,輕傷也要下火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