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一)水污染防治技術
在水污染防治領域,將重點突破流域“減負修復”關鍵技術、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和水環境監控預警“業務化”運行技術。自主研發水污染治理技術、水生態監測和飲用水凈化與輸送成套工藝與裝備。基本建立流域水污染治理技術和水環境管理技術體系,支撐重點流域示范區水質明顯改善,確保飲用水安全。
1. 典型重金屬工業廢水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
(1)貴金屬生產氰化貧液綜合回收及處理技術;
(2)重金屬工業廢水有價金屬濃縮富集與回收利用技術與裝備;
(3)典型重金屬(Hg,Pb,Cr,Cd,As)工業廢水無害化處理與處置技術。
2. 高濃度、難降解、有毒有害工業廢水處理
(1)電子線路板生產工藝廢水處理技術;
(2)紡織染整廢水深度處理技術;
(3)煤炭液化、氣化及焦化過程中廢水深度處理技術與裝備。
3. 城市環保設施與二次污染處理及資源化技術
(1)以濃縮為關鍵技術的垃圾滲濾液處理與達標技術;
(2)城市污水處理廠深度過濾處理技術;
(3)污水處理工程相關新型、高性能填料、濾料、藥劑等材料;
(4)工業廢水用新型特種膜材料與膜組件、催化氧化材料與裝置;
(4)城市(景觀水體)湖泊、河道生態修復系統技術。
4. 中小城鎮污水和面源污染控制與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
(1)淺層地下水、微污染飲用水處理技術和設備;
(2)劣質飲用水(高氟、高砷)處理設備和技術;
(3)高含鹽苦咸水處理技術與設備;
(4)小型經濟實用的生物、物化處理新技術及關鍵設備;
(5)中小城鎮生活污水低能耗處理集成技術及設備;
(6)規模化農、牧、畜禽、漁業污染控制及資源化技術與設備。
(二)大氣污染防治技術
針對發電鍋爐、鋼鐵窯爐、建材窯爐等,有機組合現有的脫硫、脫硝、除塵技術,開展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研究。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火電廠脫硝催化劑生產技術、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和惡臭氣體典型污染源控制技術及其相應的工藝與設備。研發移動源從油品檢驗到排放控制的一系列整裝技術。開展重金屬和二噁英等有毒空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研究。
1. 煤燃燒污染防治技術
(1)低污染排放燃燒技術;
(2)低能耗的煙氣脫硫及脫硫副產品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與設備;
(3)選擇性催化還原煙氣脫硝技術和關鍵設備;
(4)煤化工轉化過程中的廢氣污染防治技術;
(5)工業窯爐高溫煙氣除氟技術與設備;
(6)袋(電、袋復合)式除塵高溫合成濾料技術,高溫、高濕煙塵、超細粉塵除塵(電、袋及電、袋復合式)技術與設備。
2. 工業向大氣排放有毒污染物防治技術及服務
(1)高效低耗、長壽命的吸附劑、催化劑及其再生裝置;
(2)大風量低濃度污染物的高效吸附(脫附)與催化燃燒聯合裝置;
(3)惡臭有機廢氣的捕集與防治技術;
(4)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控制技術;
(5)二噁英、汞的減排與控制技術。
3. 局部環境空氣質量安全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
(1)公共場所室內空氣污染控制技術;
(2)公共設施(廁所、餐飲、污水泵站、垃圾站等)異味源控制技術;
(3)適用于凈化或過濾阻斷多種有害物質的技術。
機動車排放控制技術請參見“光機電一體化”領域。
(三)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綜合利用技術
在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和綜合利用領域,要開展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再生利用技術研究,重點開展大宗重金屬尾礦渣回收和綜合利用,研究固體廢物資源化過程中的污染控制技術。針對含鉛廢物、石棉廢物等產生量大、處置和利用困難的危險廢物,開展源頭減量、循環利用技術研究。開展生活垃圾填埋新工藝研究,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垃圾焚燒成套和配套設備、研發垃圾綜合處理及有機物厭氧產沼關鍵技術與設備,系統研究焚燒飛灰、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廢物處理處置新技術。研發固體廢物工業窯爐共處置關鍵技術、設備及建筑類廢物處理處置技術。開展污染型尾礦渣無害化、穩定化處理技術研究。
1. 危險固體廢棄物的處置技術
(1)危險廢物高效焚燒技術、焚燒飛灰無害化處理技術;
(2)危險廢物固化技術、設備和固化藥劑及安全填埋處置技術;
(3)有毒有害固體廢物處理與綜合利用技術;
(4)放射性廢物處理與整備技術。
2. 工業固體廢棄物的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及服務
(1)廢棄物中回收利用銅及鎢、稀土、銦等稀有金屬的高效新技術;
(2)危險廢物(化工廢渣)資源回收、無害化、減量化處理技術與設備。
3. 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技術
(1)生活有機垃圾厭氧消化處理與資源回收技術;
(2)大型生活垃圾焚燒處置、熱能回收利用及尾氣凈化技術;
(3)填埋場高效防滲、沼氣回收利用、溫室氣體減排和封場修復技術。
4. 有機固體廢物的處理和資源化技術
(1)秸稈等有機固體廢棄物和垃圾的破碎、分選等處理和資源化技術;
(2)餐廚垃圾無害化與資源化成套技術;
(3)污(廢)水處理產生的污泥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技術。
5. 社會源有害固體廢物處置和資源化技術
(1)電子廢物處置、二次污染防治和資源化技術和設備;
(2)廢輪胎、廢鉛酸蓄電池、廢熒光燈管處置、污染防治和資源化技術和設備。
(四)環境監測、應急和預警技術
在環境監測、應急和預警技術領域,重點開發天地一體化環境監測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設備,研發重金屬污染物在線監測技術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污染源監測技術和設備,研究環境應急監測技術,重點研究污染源現場環境監察技術與設備。
1. 在線連續自動監測系統
(1)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O3、PM10、PM2.5及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機動車排氣等);
(2)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重金屬、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等);
(3)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傅立葉紅外測量煙氣污染物、砷、總鉛、總鋅;氰化物、氟化物等);
(4)放射性指標自動監測系統(總α、總β等)。
2. 環境應急與常規監測儀器設備
(1)便攜式快速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儀及測試組件;
(2)便攜式工業危險物、重金屬、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快速監測儀及測試組件;
(3)便攜式煙塵濃度直讀儀(光學原理除外);
(4)便攜式TOC監測儀等。
3. 環境應急處理處置技術與設備
(1)移動式應急環境監測系統;
(2)應急安全供水技術和設備;
(3)應急處理化學品泄漏造成的環境污染技術和設備。
4. 環境樣品的采集與樣品制備技術
(1)新型大氣、水體、底泥、土壤采樣器;
(2)全自動/半自動環境樣品凈化設備;
(3)新型環境樣品貯存、提取、濃縮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