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在剛剛結束的上市公司中報披露中,上市銀行超高的中間業務收入及超過傳統息差收入的表現,似乎說明了長期以來靠“吃息差”過活的中國銀行業已經開始成功轉型,向真正的現代化商業銀行轉變。
但表象背后的真實,卻并不那樣如人所愿。
李偉是一家國有商業銀行北京市支行負責信貸業務的職員,他最近總往工地跑,因為他要和其他銀行一起去向客戶講解一項叫做“保理”的業務。盡管對方一再表示暫時還不需要貸款,但李偉為了能完成業績,只能不時的厚著臉皮在工地蹲點守候。
據李偉介紹,他所在的銀行信貸部門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業務就一直不好做,“由于上邊規定的信貸額度不斷趨緊,不僅僅是我們,現在很多銀行的信貸業務都不好做。”
李偉說,“保理”業務是目前各家銀行比較青睞的業務,其實質就是一種應收賬款的融資抵押。企業用應收賬款作抵押,以應收賬款總額的7折價格從銀行貸款,并在半年或一年內還本付息。對銀行來說,這項業務融資期限短,貸款收益高,所以很多銀行都在做。
據李偉介紹,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能做成“保理”業務,銀行除了獲得貸款的息差收益外,還可以獲得一項中間業務收入:手續費。
和這種手續費類似,現在普通百姓和銀行之間由于各種業務而發生的手續費及傭金,就是目前銀行極力推崇的中間業務的核心來源。
一邊是中間業務收入高速增長,另一邊是公眾頻頻質疑銀行“亂收費”,銀行中間業務高速增長,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上市銀行中間業務日賺8億
據萬得資訊數據顯示,上半年16家上市銀行共實現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498.29億元。其中,工、建、中、農四大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費收入共計1212.96億元,同比增長301.58億元,增幅高達33.09%。
如果按照上半年181天計算,16家上市銀行平均每天共收取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達8.28億元。
另外,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民生銀行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45.09億元,同比增加96.21%;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和深發展的增幅也都超過50%。
分析人士認為,以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主的中間業務,正在超過傳統的息差收入。據統計,有12家上市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速超過傳統息差收入。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例,除農行外,中行、建行、工行相關業務同比增速均超過傳統息差收入。
“中間業務正在日益成為銀行利潤重要增長極。”西南證券首席銀行業研究員付立春表示:一方面,中間業務普遍呈現出高于息差收入增長的速度;另一方面,則是中間業務收入占銀行營業收入比重逐步提高。
“虛假繁榮”?
以手續費及傭金為主的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說明國內銀行正逐步弱化過度依賴息差的生存模式。
“但不能以目前的數據就認定中國銀行的業務模式轉型成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國外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一般情況都會占營業收入的40%~50%。而中國銀行業的這一數據長期以來只占15%左右。”
雖然中國銀行業吃息差過活的現狀早已引起監管層的注意,監管層也熟知,唯有發展中間業務,銀行才能長遠發展。但如今,中間業務已經大大提高,為何還會受到質疑呢?
“中國銀行業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看起來是應該給予鼓勵的,但上半年這樣超高增長的真實原因是什么?”上述分析師稱,上半年中間業務的高速增長并不能真實反映出銀行在推動中間業務的發展上作出多少實質性的努力,之所以會出現目前這種情況,根本原因還是由于監管層對信貸規模的控制。
該人士稱,今年以來,由于監管層對信貸規模的嚴控態度一直未有變化,為了能夠達到“收益持續增長”的目標,銀行只能被迫調轉方向,重點發展中間業務,希望這一部分收益能夠持續支撐銀行業績的靚麗表現。
“這樣被動增長的中間業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短期行為,它非但不能改變中國銀行業盈利模式單一的現狀,還會給銀行一種錯覺:缺錢就可以在各種收費項目上做文章。”上述人士稱,如果不能夠正確認識中間業務服務為本的內涵,靠吃息差的銀行盈利模式很難終結。
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有很多銀行甚至提出了“二次轉型”的口號,就是希望能夠在中間業務收入方面分得一杯羹。
“實際上,早在去年下半年,在息差收入增長較弱時,銀行中間業務就已開始出現趨勢性增長跡象。”上述分析師稱,在西方發達國家,中間業務能夠成為與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并駕齊驅的銀行三大業務之一。
但在國內銀行業,這三大業務并未真正理清主次,尤其是對發展中間業務的態度尚不明確。
“你說它是市場化經營,可以給個人提供很多實惠的中間服務,但很多銀行都是國有控股,覺得普通百姓不是他們的主要客戶。當出現問題時,銀行表面要看監管層的眼色,但自身還是以壟斷企業自居。”上述分析師稱,這些與目前法律法規體系的落后有關。
該人士稱,我國于2001年7月頒布實施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中有的條款還不夠細化,發展到現在,很多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因此需進一步完善,可操作性有待增強。此外,“銀行目前的風險管理水平是否能夠適應業務轉型的需要是實現銀行中間業務轉型的關鍵,同時,還應重視并提高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管理、操作風險的全面風險管理水平。”
中間業務應該怎么賺?
在中間業務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消費者對中間業務質疑的聲浪也越發強大。這當中,對服務性收費問題以及銀行理財產品虧損、夸大宣傳等問題尤為引人關注。據了解,目前面向客戶的銀行服務已從幾年前的300多種發展到750多種,且收費項目及標準不斷增加提高。
相比之下,英美日韓等發達國家銀行面向普通客戶的許多中間業務項目均提供免費服務。如英國的跨行取款是不收手續費的。在美國的銀行中,大部分客戶日常業務服務也都是免費的,他們的中間業務收費更多的是替公司管理工資、福利,投資理財業務、信托,以及替富有客戶管理其資產等。
對于銀行的理財產品,近期從中信銀行被訴涉嫌未充分揭示理財產品風險導致客戶虧損,到一些銀行的理財產品被指存霸王條款,再到最近的工行、招行理財產品類似于“虧了投資者扛,賺大了歸銀行”的設計遭遇多方質疑……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的質疑主要集中在理財產品合同存霸王條款、風險揭示不充分、信息披露不充分、客戶風險評估走形式、產品說明書復雜難懂等五個方面。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上述種種低端的“中間收入”,只能凸顯銀行業競爭力低下。
對此有專家建議,應該把培植開發中間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未來獲利重點,必須在中間業務的產品開發和創新上下功夫,各商業銀行必須以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為原則,加大對金融產品的研發力度,開發創新出適合不同類型企業、居民要求的中間業務新品種。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
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包括金融服務類業務(支付結算類業務、銀行卡業務、代理類中間業務、基金托管類業務和咨詢顧問類業務等)和表外業務(擔保或類似的或有負債、承諾類業務和金融衍生業務),簡單來說就是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各種手續費與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