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CCTV2《今日觀察》:
33名高管辭職 如何防止創業板成“套現板”?
近日,創業板接連出現的上市公司高管辭職的現象,距今為止,創業板開板還不到10個月,據統計,2010年以來已有24家公司的33名高管先后辭職。隨著“上市蜜月期”的結束,高管辭職的現象日趨增多,當初上市時信心滿滿的高管們為何會紛紛辭職?高管辭職潮會給年輕的創業板帶來什么?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史小諾和著名財經評論員向松祚、張鴻共同評論。
創業板數十名高管辭職,是個人原因?還是減持套現?
向松祚:其實真正辭職的高管只有5名 我們要對此現象作具體分析
(《今日觀察》評論員)
創業板公司的高管辭職引起了很大的關注,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辭職的是些什么人。現在創業板公司已經超過100家,最近報道的是有24家公司高管辭職,但這次辭職的人主要并不是核心的高管,其實這些人嚴格意義上不算公司高管,特別是獨立董事,他往往在公司里面只是代表股東進入董事會,起一個監督的作用,并不是負責某一項具體業務的,所以其實真正辭職的高管只有5名,另外還有董秘。
那么,這些人的特點是什么?很多創業板的公司的創始人,比如主席和CEO可能不太熟悉這個上市的過程,不太熟悉財務會計以及其他公關方面的很多事,所以他們會聘請一些專業人士進入到董事會,比如作為獨立董事,或者聘請他們進來作為財務顧問、法律顧問,或者是董秘來幫助他們完成上市過程,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些人進來之后,會跟公司簽一個約,然后公司會給他們一些股票,幫他們完成上市過程過后,這些人可能又回到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或者到別的公司去,替別的公司再繼續從事這個同樣的過程,所以他們的離職并不代表有大批的高管已經辭職了,這些辭職往往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另外董事還有一個任期的問題,所以我們對目前面臨的創業板高管的辭職現象,要有一個具體的分析。
張鴻:辭職的時間點十分精準 高管辭職的真實原因很難不讓人懷疑
(《今日觀察》評論員)
其實大家對這個事的關注,更多的是不大相信這些高管辭職的理由,那些提出來的個人原因。因為有一個辭職的時間點的原因來懷疑高管就是為了股票能夠套現,作為一個高管,他的股票如果想賣出去的話,有兩個時間點,一個時間點是你所在的公司必須上市滿一年,你才可以賣股票,但是賣的比較少,是25%,但如果你辭職的話,那么辭職半年以后可以賣掉50%。如果你想要賣掉更多的話,最好的選擇就是上市半年后就辭職,然后正好你辭職滿半年了,你這個公司也上市滿一年了,就可以賣股票了。
3月份左右是高管辭職的高峰期,09年10月份創業板開板,大概經過了半年左右,開始有人辭職了,如果2010年11月1日開始可以賣股票的話,那這些人就已經可以賣股票了。特別極端的一個例子就是2010年2月11日三五互聯公司上市,在8月11日的時候,分別持有50萬股和33萬股的財務經理和董秘就離職了,離職了以后,到2011年2月11日的時候,正好上市一年,就可以賣股票了,所以當辭職的時間點精準到如此程度的時候,就很難不讓人懷疑了,大家會懷疑你真實的原因就是想套現。
金巖石:高管流動實際上代表了血液的更新 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中國A股市場淘汰率不足的缺陷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伴隨著解禁,高管的離職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這個市場的生命力不是靠選好公司來實現的,是靠高淘汰率來實現的,所以,當中國的A股市場不可能承擔高退市風險的時候,我們看到高管的流動實際上代表了血液的更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中國A股市場淘汰率不足的缺陷。
劉紀鵬:高管辭職現象引發我們對創業板發展前景的深深憂慮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首先,這個現象是不正常的,隨之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比較多的。因為從目前來看,套現比較明顯,在這三十三個人當中,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如果今后我們的上市都是奔著一上市,就能夠靠社會財富堆積來創富,創富又變成了大股東和高管,職業經理人人人有份的一種分配,而這種不合理又會導致內部治理結構的混亂,人員的紛紛離開和辭職,因為這三十三名的辭職不是正常的辭職,是在任期內的不正常的辭職,這就不得不讓我們在創業板10月30號即將解禁之前,對它的發展前景產生了深深的憂慮。
向松祚:高管辭職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高管辭職后引入的職業經理人是公司治理結構完善的主要力量
(《今日觀察》評論員)
每個人辭職的理由不一樣,但不能簡單的把高管辭職都看作是不負責任的現象,其實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從全世界來看,“創業的人是一種特殊的人群,他們有了錢以后他還是去創業”,所以全世界有很多研究的報告,往往這些創業公司的人,套現以后,90%的人還是再去創業了,這個創業分幾種情況:一種是他自己去開公司,又去做這個創始人,又去做CEO;還有的人自己去創辦VC,創辦PE,去支持別人創業,其實中國也是一樣的。
另外,其實高管套現會引入職業經理人,也是公司治理結構完善的一個主要力量,它除了創業本身是我們產業和企業發展的力量之外,他讓公司逐步的職業化。不是說這個公司永遠是創始的股東在掌控,這個公司就一定會發展好,其實很多公司的創始的股東套現走以后,職業經理人進來之后發展得更好。比如中國的新浪,攜程,它們很多創始人早已經離開了,但是職業經理人做得非常漂亮。還有美國的很多公司,比如思科以前創業的是兩個大學教授,上市以后,這兩個教授馬上就套現走了,繼續去大學做教授,后來引入職業經理人以后,思科變成了全球有名的大公司。
張鴻:高管辭職需要有更好的解釋 我們也需要有更好的約束機制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一半支持高管辭職是一個普遍、正常的現象,因為如果把創業板就叫做一個退出機制的話,那這里面肯定有資金的退出,肯定有人才的退出,然后它才能形成一個有效的良性流動,但里面肯定有非正常的退出。比如一個核心管理層人員的退出,我們就不能簡單的做道德判斷,他需要有更多的解釋,因為創業板需要大家幫你來開船,眾人滑漿開大船,我們上船以后,船長和大副突然要走,這就需要解釋,你得告訴大家為什么要走,然后你對這艘船的未來的會有什么樣的影響?這些都要有詳細的解釋。比如網宿科技的總經理彭清辭職了,那你就需要告訴我們,你辭職到底會給公司帶來什么樣的負面影響。
此外,還有一種非正常的,就是離職不離崗,比如同花順有一個監事,有122萬股的股票,但是他辭職了,辭職以后他仍然是這個公司的普通員工,辭職對他的意義在我們看來,僅僅是他擁有了未來可以把股票賣出去的權利。所以當這種現象出現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質疑說,你需要有更好的解釋,包括我們需要有更好的約束機制。
上市為融資?還是套現?高管辭職引發市場擔憂,如何防止創業板成為“套現板”?
向松祚:中小投資者的擔心有一定的事實依據 我們需要反思創業板的制度設計
(《今日觀察》評論員)
表面上看起來,高管套現現象不正常,其實中小投資者、股民所關心的并不是高管套現,而是說套現也許意味著這些高管對公司本身沒有信心,那么他們套現走人以后,留下了一個不太好的公司,結果讓在高位買了他們股票的中小投資人蒙受損失。盡管不能簡單地把這歸結為位一個辭職潮或者是完全地不負責任,但是中小投資者的擔心確實有一定的事實依據。
現在,創業板確實出現了一些情況,比如說一開盤的發行價就非常高,市盈率非常高,最高的時候,市盈率平均都超過100倍,現在的市盈率還在70倍左右,然后大量資金爆炒。以2009年,在他們準備上市之前,各種業績的指標都非常好,但上市之后,2010年這些指標的增長速度都沒有09年那么好。最近差不多有一半的創業板的公司公布了中報,從業績的增長速度來講,它竟然小于A股市場,小于中小板市場。中小板2010年上半年的增長業績是41%,A股是58%,但創業板只有26%,而且從營業收入、凈利潤、公司現金流的流入等指標來看,跟09年同期相比在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還非常大,所以這正好印證了這中小投資者的擔心。
現在的高管辭職套現現象是不是預示著他們要把這個公司留給中小投資者,這里面反映了我們在創業板的制度設計上需要反思,應該怎么樣讓創業板能持續發展,怎么樣讓你的股價和市盈率真實的反映這個公司的經營狀況,在行業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增長的潛力,這是我們在完善創業板制度里必須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也是中小投資者最關心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張鴻:創業板上沒有看到高成長和高收益 只看到了高風險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們最初創辦創業板的時候,提出的是高成長,高收益,高風險,但我們沒有看到高成長和高收益,我們只看到了高風險。現在創業板的市盈率,平均是70倍左右,最高的時候是100多倍,這意味著這個公司全部的盈利就算全分給你,都得一百多年才能收回投入。但是中國一些高成長的高科技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只有10多倍的市盈率,那么10多年你就收回了投資,所以差別就非常大了。
現在,我們就必須得限制這些公司讓我們失去這樣的信心,怎么限制?就是如果高管真的辭職,那么該公司就必須得詳細披露辭職的原因,然后必須得告訴投資者,業績會怎樣受到辭職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投資者和高管在相同的時間內,得到辭職對公司的負面影響,來對公司業績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比如,國聯水產在7月8號上市,7月15號就公布預減,表示半年業績要減少,8月24日公布半年報的時候果然減少了15%。如果我們的市場上充斥著這樣的公司,那么怎么讓投資者有信心。那么一個高管的減持,當然就會讓投資者判斷成是高管對自己的公司也沒有信心。
劉紀鵬:我們必須正視創業板在制度上的調整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制度上的調整該如何進行是擺在當前創業板發展的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第一條,從審批和發行制度上,我們要著手推進改革,我們現在雖然不叫審批制,但實際上它也是一個核準制的審批制,在這個過程當中,核準者本身也承擔不了責任,應該真正讓投資者自負,創業板要發揮保薦人,承銷商對他們的懲罰機制,而不能在這幾個環節上,大家只有利益、權利,而沒有責任,最終責任還是由股民自負,這是不行的。如果主要由股民自負,那應該是投資者選擇降低門檻之后,提高投資人的素質,這是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第二條,現在核心問題是核準制批不出來,加大核準制人員力量,下方核準制從證監會到交易所。第三條,由于現在上市企業還是粥少僧多,應該對創業板民營企業、家族企業一股獨大的現象,適當的予以限制。
張鴻:中小投資者一定要擦亮雙眼
(《今日觀察》評論員)
中小投資者要擦亮雙眼,用個比喻,創業板的公司就是一開始想到大海里去的小船,所以讓我們來幫助他,給他水,給他糧食,然后眾人滑漿開大船,但是在中途的時候,船上的船長和大副想要溜掉了,他們有了自己的潛艇之后就跑掉了,所以如果他們能夠用腳開溜,那么我們也要學會用腳投票。
向松祚:中小投資者一定要慎重考慮投資公司的業務能力
(《今日觀察》評論員)
巴非特給中小股民的忠告,很適合給現在對創業板非常憂慮的投資者。這個忠告就是說,你對一個公司,要看得見,看得懂,摸得著,你要知道這個公司在干什么,你明白你可以買他的股票,如果你現在很焦慮,你對這個公司的業務看不懂,或者你對它的市盈率,對它的高股價都看不懂了,那么就一定要慎重。
(《今日觀察》欄目播出時間:周一至周五22:25-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