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場呈現單邊下跌走勢,滬市在年線附近并沒有出現像樣的企穩,在權重股的估值壓力增大的牽引下,前期漲幅較高的中小板個股和題材股出現補跌,無論是周線還是月線都出現比較明顯的壓力形態。
央行報告解密宏觀經濟走向
中國央行在4月23日刊載了一份非常重要的報告——《2010年一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從這份報告的整體基調,以及披露出的大量“數據”看,筆者認為,決策層對經濟的評估,至少從幾個方面很好的解釋了市場的擔憂。
市場下跌的原因有許多解釋,但從根本上說,權重股的持續做空是市場呈現弱勢的原因之一。如果說地產板塊的調整是國家產業政策的必然,那銀行股的表現則更多的反應了市場對未來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讓我們來看看報告中透露的幾個重要數據。
第一個重要數據:2010年一季度的GDP環比增速高達12.2%。從央行數據看,2010一季度GDP環比增速高達12.2%,較之09年四季度加快0.9個百分點。再就2005-2009年的趨勢來看,一季度GDP的環比增速,處于相對高位。央行測算的宏觀熱度指數和預期指數也表明,經濟運行整體熱度,正在持續攀升,逐漸逼近危機前的水平。這個數據的背后直接增加了央行在采取貨幣政策的主動權,無獨有偶,假期內央行再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0.5%,也有點靴子落地的味道。
第二個重要數據:2010年3月工業增加值產出缺口達到1998年以來最高水平。依據央行的數據,工業增加值產出缺口已經連續7個月擴大,2010年3月份已經升至3.06%,為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意味著未來全社會的物價上行壓力,不容低估。
第三個重要數據:企業商品價格(CGPI)環比連續5個月上漲。根據央行統計司的數據顯示,企業商品價格(CGPI)一季度上漲5.3%,比上年同期提高10.9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上漲5.6%,在漲幅連續3個月上升后本月與上月基本持平,環比上漲0.1%,連續5 個月上漲。3月份,CGPI中投資品和消費品價格分別上漲6.5%和3.6%,其中,消費品價格漲幅比上月低1.1個百分點,投資品價格漲幅比上月提高0.4個百分點。
總體而言,央行的數據報告直接表達的就是“經濟復蘇良好和物價上行壓力”的雙重論調,這里的交鋒就在于房地產政策的打壓能否降低宏觀經濟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否則加息與人民幣升值是無法避開的措施。央行的報告其實已經很明顯表述出接下來下半年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更多將維持“管理通脹”的大基調。從吸收流動性的角度出發,一邊是新興產業的需求資金,一邊又是房地產的資金退出,這里的沖擊會給宏觀調控造成很大的壓力,在這一背景下,市場已經不是“二八轉換”那么簡單,更多是產業切換的大陣痛。
經濟壓力與經濟結構轉型
當市場在討論是否是“股指期貨”套牢了藍籌的時候,我們還是先梳理一下過去半年市場運行的基調:五一節前的2個交易日,正是由于宏觀經濟的2大權重板塊——銀行和地產的企穩,市場才謹慎收出長下影,但是從中期的角度來看,權重股的機會更多是“超跌”之后的反彈,還暫時看不到“戰略性”的機遇。在經歷“期指后時代”的兩次暴跌之后,機構剛剛拿到進入股指期貨的“入場券”,其并不會放棄接下來的的練兵機會。
不管從新的國務會議,還是能源委的高調出場,其實中央產業轉型的決心不輸給當年的股改,但是現階段的市場走勢也確實不得不經歷轉型以來的最大陣痛。
主要原因是,股指期貨不能為“舊藍籌行情”提供核心驅動,因為傳統藍籌板塊的“兩翼”——銀行和房地產,雙雙被經濟風險和政策調控壓制。09年8月以來的A股行情大震蕩,是對中國經濟轉型陣痛的預演。
其二,以期指、融資融券為代表的股市制度創新,特別是股指期貨,其推出的根本目的是為國有資本提供更好的資本運作平臺,中國期指的推出,是為國有資本推進“資本運作”進程提供一個本土風險管理工具。
其三,78家非地產類央企退出房地產業務,是國有資本有序退出舊有經濟增長模式下傳統暴利產業的第一步,國有資本轉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大勢所趨,這既是形勢所逼,也是政策所向。
其四,在國有資本大舉進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利益鏈條”被全線打通后,就算某些新興產業目前尚未顯現暴利潛力,國有資本的大舉涌入也會將其變成像昔日的房地產一樣的“淘金地”。
最后,以國有資本的“一退一進”為主導,股市的“新、舊藍籌”更替完成。不難看出,這些轉型的壓力在遇到通貨膨脹和人力資源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下,必須經歷“要往冰箱里裝進長頸鹿,必須要先把冰箱里的大象拿出來”的尷尬局面。
市場走勢迷茫,選擇策略成為關鍵
過去13年中,投資者經歷了一系列歷史上最大的金融泡沫:亞洲貨幣升跌起落;科技及互聯網股遭受巨大損失;石油及其它商品價格波動如同過山車;房市崩盤導致損失達數萬億美元,尤其是2008-2009的顛覆性走勢,更是讓市場無所適從。
回頭看,在市場習慣在高估值的泳池中游泳的時候,很難去解釋估值到底是上漲的指導還是情緒的表達。但是在低估值的權重失去明確的增長動能,新興產業飽受高估值的天花板壓力,我相信5月的反彈是投資者收回現金、降低倉位的最佳時機。(黃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