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千呼萬喚始出來,然而,A股并未出現投資者期盼已久的藍籌行情。從海外期指的發展歷程來看,期指和股票指數走勢相對獨立幾乎已經常態化。對我們A股而言,期指的推出也并非是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
機構持觀望態度
成交量58457手,單邊成交額605.38億,與開戶的冷場不同,股指上市首日交易活躍。
股指期貨首批四只合約掛牌基準價均為3399點,滬深300指數前一日收盤價為3394.57,基準價與現貨價相當接近,這樣開盤可以使得遠期合約有一定的套利空間,保證了交易的活躍性,又保證了期指平穩推出。
據東華期貨監測顯示,上市首日投資者以散戶為主,盤中成交基本在10手以下,超過50手的單子僅6筆,最大成交量也僅為70手。多數機構仍然在觀望中,期指上市首日,整個市場情況屬于試水行情,沒有大資金的進入。
雖然股指期貨交易活躍但是大多數投資者選擇了日內交易,IF1005合約的持倉量最高時也不過3300手,最終持倉過夜的合約僅2702手。由于是首日交易而且又恰逢周末多數投資者不愿意承擔周末的隔夜風險而選擇了日內了結。
大資金有天然優勢
股指期貨上市首日高開低走的走勢,讓更多投資者首次嘗到賣空賺錢的滋味。與股票市場不同,股指期貨是一個零和博弈。也就是說,多空雙方有賺的就肯定有賠的,而且賺的人所賺的全是從虧的人手中“賺”來的。
資深財經人士葉檀指出,全球股指合約70%以上是投機合約,10%左右是套利,剩下的才是套保。這說明在期貨零和市場中,大家博弈的是對手方的錯誤,而不是價格重新回到理性軌道。以商品期貨市場為例,鋁、螺紋鋼等庫存堆山填海,價格照樣節節攀升,供求關系退居其次,大家博弈的是央行的貨幣政策究竟是寬松還是緊縮。
雄厚的資金保證機構在期指市場上有更大的操作靈活性,除了利用期現市場進行套利套保外,還可以利用資金上的優勢做T+0短線日內交易。很大一部分A股投資者被阻擋在50萬保證金的門檻之外,這部分人沒有這樣的投資機會;而那些邁入門檻的散戶,因為資金、專業知識和信息上的劣勢,操作的空間也不會很大。
期指難以扭轉大盤頹勢
期指來了,但A股并不買賬。上市當天,股指期貨概念股表現不佳,中國中期暴跌9.82%,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市報3130.30點,下跌1.10%;深證成指收市報12416.9點,下跌0.77%。
事實上,三千兩百點關前,市場卻表現得很是勉強,總是遲疑不決,不是圍而不攻,就是攻而無果,縱使有兩大制度性利好接連出臺,也無法推動股指向前多走一步。市場卻選擇反向走低,難以逾越這一道天塹。
上海金融學院溫建寧博士分析指出,股指期貨如此低調的交易,基本上不可能短期催發藍籌行情。股指期貨市場開板,無疑開啟了中國股市歷史的新紀元,也將深刻影響市場未來的盈利模式。但是,初期較小的規模、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九千多戶的開戶投資者,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這種制度優勢作用的充分發揮。
股票市場的運行有其自身的規律,金融衍生品價格和標的物價格背離幾乎是市場的常態。應該來講,期指的更大作用是給投資者提供一個回避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和做套期保值的工具,至于改變股市的的牛熊走向,則沒有必然的關系。
比如,香港、美國早已推出股指期貨,恒指仍會經常出現很強的上升波段,美股近期更是連創新高,市場連漲一月有余。而反觀美港兩地的期指,則沒有出現和股指相對應的走勢。因此,我們可以判斷,股指期貨的推出,不會改變市場自身的運行規律。
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已經先后推出面世,但市場實際的反應都平淡無奇,幾乎還沒有顯示出任何制度性的投資機會。完全可以推斷在2010年余下的八個月中,市場不會再有這些重量級的制度性措施,市場的走勢將變得更加撲朔迷離。這不僅是散戶投資者最大的困惑,也是機構交易者遲遲不愿重倉投入市場的根源。記者 林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