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一份對二十國集團(G20)副財政部長會議準備的報告中指出,目前人民幣被大幅低估。
IMF稱:“就實質有效匯率而言,人民幣已跟隨美元走低,從中期角度看,人民幣匯率被大幅低估。”這是繼上個月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表示需提高人民幣匯率靈活性之后,又一國際經濟組織明確針對人民幣匯率“放話”。
對于國際經濟組織針對人民幣匯率頻頻施壓,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與金融制度室主任易憲容直言:“人民幣匯率被大幅低估的說法既沒有理論依據,更沒有經驗數據,不具有任何說服力。而所謂提高人民幣匯率靈活性就是想要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幅度,這對經濟沒有任何好處。”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同樣質疑IMF的公信力:“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時,中國人民幣匯率被嚴重高估,為亞洲走出金融危機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何當時IMF沒有站出來指出人民幣匯率被高估而需要貶值?難道人民幣是一種只能升不能降的貨幣?”
IMF同時表示,歐元最近的貶值意味著其已走向“基本面價值”,而日元在經歷2008年底以來的大幅貶值后,已基本符合中期基本面狀況。而IMF對于美元的看法則是,美元仍被略微高估。該組織甚至表示,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回升,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掛鉤如今已成為影響經濟復蘇的一道障礙,要支持全球經濟復蘇必須提高人民幣匯率靈活性。
顯然,人民幣被狠狠地扣上了一頂“大帽子”。“就IMF的報告,歐洲、美國、日本都被當作了‘優等生’,可見其傾向性所在。”魯政委指出,“盡管中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但是仍只占全球GDP的不到5%,相比于美國占全球GDP的近25%,中國即使傾其所有,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不足以被扣上這樣一頂‘大帽子’。” (付碧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