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創業板公司的預披露材料及發行公告出現微調。記者注意到,今年1月22日以來的創業板招股書不再統計募投項目投資總額,且新增“其他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營運資金項目”。此外,投資風險公告中不再披露超募比例。有創業板公司保薦人昨日向記者證實,作出此番調整是希望淡化超募比例的概念。
創業板公司高超募的現象一直是個熱話題,而超募比例的計算依據便是擬募集資金總額。此前上會的創業板公司招股書中,均明確列出募投項目名稱、投資總額或擬募集資金投入總額,且絕大多數募投項目為實體項目。但記者注意到,今年1月22日以來的11家公司的預披露招股書,不再統計投資總額及募集資金投入總額,且無一例外在募投項目中新增“其他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營運資金項目”。
與此同時,三維絲等最新招股的4家公司2月1日刊發的投資風險公告中,并未披露超募比例。而此前的所有創業板上市公司在投資風險公告中均會披露超募比例。
本周五上會的某公司保薦人向記者證實,對招股書披露內容作出微調是希望淡化超募比例的概念。另一家已上市創業板公司的保薦人則表示,招股書的調整只針對創業板公司。
根據相關規定,創業板公司最晚應在募集資金到賬后6個月內,根據發展規劃及實際生產經營需求,妥善安排超募資金的使用計劃,且超募資金應當用于主營業務。而據上證報資訊統計,截至1月27日,50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僅16家披露過超募資金使用計劃,其中只有1家披露了所有超募資金的投向。
“募集資金的投向當初是經過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一般超募資金均會用作補充公司流動資金,但這與超募資金須運用于主營業務的規定有所沖突,”前述保薦人表示,在募投項目中新增“其他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營運資金項目”后,超募資金的使用將變得順理成章。
他同時表示,由于招股書不再披露募集資金總額,超募比例也無從談起,投資風險公告自然不需要再作披露,創業板超募的概念因此被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