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一級市場上機構喪失理性的申購行為,為“破發”埋下隱患 尤霏霏制圖
在A股市場無聲調整中,剛上市十余個交易日的光大證券已率先進入“保發”戰役。市場人士認為,過高的發行市盈率和大盤走勢趨弱等因素正為新股“破發”埋下隱患。
昨日光大證券盤中跌至21.86元,一度距離其發行價21.08元僅不到4個百分點,“破發”之危再次浮現。
事實上,自8月31日大跌6.88%起,光大證券就已拉開“保發”戰役的序幕。今日若跌幅達到5.88%,光大證券將成為IPO重開閘后第一只“破發”新股。
多數機構對光大證券上市后定價的下限都在23元以上。盡管股價存在吸引力,在A股市場整體下行的背景下,光大證券還是難以獨善其身。光大證券因新上市而存在更高的溢價,估值回落的壓力也更為顯著。一位不愿具名的證券行業分析師認為,在市場向下的情況下,光大證券破發基本沒有懸念。
事實上,除了光大證券之外,上市后大幅下跌是今年以來新股的“共同遭遇”。截至昨日收盤,16家新股中有13家較上市首日開盤價下跌,神開股份以36.38%的跌幅位居首位。
為何上市新股的表現這般不盡如人意?申銀萬國分析師林瑾認為,新股大跌以及面臨破發危險,主要是由發行市盈率過高和大盤走弱兩方面因素造成的。今年IPO重開閘后,一級市場上機構在申購中過于亢奮,將新股的發行市盈率不斷推高。林瑾指出,7月新股發行市盈率平均為33.7倍,已經大幅超過歷史均值,而8月平均發行市盈率更進一步上升至40倍。
從募集資金的角度,新股募集資金的情況遠好于發行人、承銷商的預期。據統計,今年以來已完成發行的個股23只,募集資金總額高達760.0億元,超出發行人擬募集資金156.5億元,超出比例為25.9%。
中小板上市新股的募集資金情況更加可觀。20只中小板個股實際募集資金130.8億元,超出發行人擬募集資金比例高達66.7%。。
“破發,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一種好事。”一位分析人士指出,正是一級市場上機構喪失理性的申購行為,為“破發”埋下隱患。由于網下中簽機構有3個月的限售期,一旦新股出現“破發”,有助于機構意識到申購風險,在未來的新股報價中更為謹慎。“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后,市場化的調節機制將發揮更大的作用。”(見習記者錢瀟雋 記者 楊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