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臺灣首富,一個是“股神”,一個是中國的“電池大王”與“汽車新貴”,郭臺銘、巴菲特、王傳福三個人湊到一個舞臺上,將是一出多么精彩的演出?
美國時間5月2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受到全球投資者關注。在巴菲特舉辦股東大會之際,臺灣首富臺灣鴻海集團總裁郭臺銘5月3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隔空三問巴菲特,質疑巴菲特投資比亞迪的眼光。郭臺銘此舉可謂隔山打牛,其目的是打壓競爭對手比亞迪及其掌門人王傳福。
對于郭臺銘的指責,巴菲特并沒有直接回應,而巴菲特的黃金搭檔芒格卻站出來力挺比亞迪,稱“比亞迪可能是一個小公司,但是它有很大的野心。如果比亞迪不成功,我將非常驚訝。關于比亞迪的發展和合作,我感到是有生以來最大的榮幸。”
資本市場上,在香港上市的比亞迪(01211)連續三天飆升漲幅超過35%,成為港股奇葩。此前2008年9月29日,巴菲特旗下附屬公司中美能源控股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認購比亞迪2.25億股股份,約占比亞迪10%的股份。截至昨日收盤比亞迪股價為29.4港元,股價已上漲267.5%,如果未售出股份的話,按照比例計算巴菲特投資比亞迪已經凈賺48.15億港元。
比亞迪的瘋狂會不會繼續演繹下去?到底是郭臺銘的批判錯了,還是巴菲特投資眼光出了問題?
郭臺銘三問巴菲特打壓比亞迪
郭臺銘在巴菲特舉辦投資者大會之際,隔空“三問巴菲特”,稱如果“股神”不回答,明年他一定買一、二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巴菲特旗下的控股公司,是巴菲特的主要資本運作平臺)的股票,飛到美國波克夏股東年會上,親向巴菲特請教。
郭臺銘的三問分別是:
一問:“巴菲特不是一直標榜只投資有誠信、長期經營的公司,為何投資偷竊富士康商業機密的比亞迪?”
二問:“巴菲特不要只敢在伯克希爾股東會現場展示比亞迪汽車,敢不敢駕駛比亞迪整天自夸的F3DM電動雙模車上、下班?”
三問:“豐田、本田、福特、通用等國際大車廠投資油電混合車領域很久以后,才開始賺錢,巴菲特是用何種專業知識判斷比亞迪的潛力?”
郭臺銘的“三問”,將郭臺銘、巴菲特、王傳福三位傳奇人物推到了聚光燈下,引發輿論高度關注。
郭臺銘之所以向巴菲特發出“三問”,是因為巴菲特旗下公司去年9月斥資2.3億美元購買比亞迪一成股權。并且,在剛剛召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上,巴菲特還特意邀請了比亞迪展示其生產的汽車。這令郭臺銘大為光火,因為比亞迪在代工領域(特別是手機,已經比亞迪虎視眈眈的筆記本代工)與郭臺銘旗下的富士康構成直接競爭關系,而在郭臺銘看來,比亞迪在代工業務的快速發展,是因為“剽竊”了富士康的商業技術機密。所以,郭臺銘將氣發在了與其業務并沒有關聯的比亞迪汽車上。
比亞迪股價三天暴漲超35%
臺灣首富的質疑,并沒有打壓比亞迪在香港股市上的表現,反而是在質疑聲中連續三天大漲。其中,5月4日漲13.7%,5日漲9.9%,昨日再漲13%。其實,自去年9月巴菲特買入比亞迪以來,盡管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但比亞迪的股價卻絲毫未受影響,反而不斷創下新高。
推動比亞迪股票不斷創新高的,無疑是比亞迪的電動汽車業務。去年油價的暴漲,使得汽車廠商紛紛押寶新能源汽車,而比亞迪在該領域表現出黑馬的氣質。
王傳福在汽車上的野心可謂路人皆知,早在2007年比亞迪F6下線儀式上,王傳福就公開表示,公司有望在2015年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生產企業,2025年計劃銷售突破1000萬輛,超越豐田,成為全球第一。據了解,2008年,比亞迪汽車銷量達到20萬輛,2009年比亞迪的銷售目標是40萬輛。
在電動汽車領域,比亞迪可以說已經跑到了業界的前列。比亞迪2008年底投放市場的混合動力汽車F3DM,可以像手機一樣,在家用插座上充電,7小時即滿,突破了電動車需在專業充電站充電的瓶頸。一般的混合動力汽車在低速時使用電動驅動,高速時就需要電動機和燃油發動機一起驅動。但F3DM可單獨使用電驅動,最高時速150公里,續航里程達100公里。相比之下,目前掌握雙模技術的另外兩家公司———通用汽車和豐田所銷售的電動車,一次充電則只能行駛25公里。
從成本上看,一套F3DM的雙模系統成本為人民幣5萬元,年產量達到20萬輛后可降至3萬元,使F3DM的售價僅有15萬元,低于目前市場上同類車價27萬至28萬的水平,且全電狀態下行駛百公里開支不足人民幣10元。比亞迪擬在年內推出的E6是目前全球續航里程最長的純電動車,一次充電的行駛里程將達到400公里,最高時速160公里,百公里平均能耗20度電,如按每度電0.6元計算,行駛百公里的能源開支僅12元,僅有燃油汽車的三分之一。
“已上市的F3DM和即將推出的E6,無疑使比亞迪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領先者之一,”汽車研究機構J.D.Power亞太公司中國區調研總經理梅松林表示。
此外,比亞迪股價不斷創新高,也和中國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推動密切相關。中國政府也在3月下旬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提出到2011年實現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和混合動力)產能50萬輛,銷量占乘用車總銷量約5%。“比亞迪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上起了帶頭作用,”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組組長歐陽明高4月上旬在一項電動汽車研討會上說。“(它)值得我們關注。”
鏈接
比亞迪與富士康的恩怨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郭臺銘的富士康與王傳福的比亞迪之間,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仇怨。
2003年,在手機電池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的比亞迪開始涉足手機代工業務,并從對手富士康那里挖角多名高管,使得兩家原本毫不相干的企業結下了梁子。
2006年8月,富士康以侵犯商業秘密為由對比亞迪公司發起訴訟,并索賠7000萬元天價。富士康的說法是先后有500多名員工轉投比亞迪,一些高管甚至把多份保密文件帶走,在比亞迪定制與富士康相似的生產流程。
此后,富士康和比亞迪之間的訴訟可謂一波三折:2007年11月,法院委派北京九州世初知識產權司法監定中心進行司法鑒定,鑒定結果對比亞迪極為不利。2008年3月,涉案的兩名富士康離職員工被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判刑。其間,比亞迪創辦人之一及其前執行董事夏佐全也曾因富比案遭公安機關刑拘4天,后因缺乏證據被釋放。本以為比亞迪在這場訴訟中已經很難有翻身的機會,誰知去年12月初,公安部門撤銷了此前對比亞迪的所有刑事調查,比亞迪反指對方涉嫌賄賂第三方簽訂機構和比亞迪內部人士,非法竊取比亞迪的保密文件,而至此之前的所有富訴比案一筆勾銷。
在內地的訴訟到此為止,富士康又在香港對比亞迪提起民事訴訟,據了解,香港相關法院已受理此案,有望今年下半年可以正式開審。
富士康對比亞迪窮追猛打,是因為比亞迪在手機代工領域的快速崛起,蠶食了很大部分原屬于富士康的業務。2004年,比亞迪手機代工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3億元;2005年達到了19億元;2006年增長169%,達到了51.3億元。富士康在起訴書里曾寫到,“因商業機密被竊,令富士康損失了人民幣51.3億元的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