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證券報報道,自去年證監會出臺《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解禁新規已經推行整整一年。在此期間,大宗交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熱鬧場面,成交量激增10倍。
一年前的今天,從山頂被腰斬下來的A股市場,迎來了第一個9%以上的井噴式反彈。除了受下調印花稅刺激外,解禁新規的出臺,也為低迷市場注入了強心劑,一年來不僅有效地緩解了大小非的拋售壓力,同時更激活了另一個市場——大宗交易平臺。
整整一年過去了,備受矚目的大宗交易市場給我們交出了一份清單:一年來總成交量為57.5億股,總成交額為484.8億元,較之前的5.2億股成交量飆漲10倍。
大宗交易平臺也叫“樓上”市場。自從證監會規定“大小非一月減持超1%須上大宗交易系統轉讓所持股份”后,大宗交易平臺已經成為大小非減持的主要渠道。一年來,不少大小非主動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減持,兩市共成交大宗交易1747筆,涉及313只股票,占兩市股票總數約兩成。當然,并非所有交易均為大小非減持,也有機構借道大宗交易平臺,進行一二級市場的套利等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其中。“樓上”市場的特點開始顯現。
從具體品種看,股本較大的權重股擔當主角,海通證券、萬科A、交通銀行、西部礦業、攀鋼鋼釩、工商銀行和民生銀行通過大宗交易的成交量均超過1億股。
伴隨著該市場的愈發活躍,一批大宗交易“大鱷”現身。中金公司淮海中路營業部、中信證券北京北三環中路營業部、國泰君安總部、招商證券總部、申銀萬國新昌路營業部、瑞銀證券總部等等,包辦了多筆大宗交易,被市場稱為大小非籌碼的集散地。
解禁新規出臺一年來,帶給股市的影響不僅僅是大宗交易的日漸活躍。隨著大宗交易系統的作用開始顯現,解禁股頻頻跑贏大盤,投資者逐漸告別了“聞非色變”的恐懼,重新審視解禁后限售股的投資價值和短線機會,A股市場也由此掀起了投資限售股的新潮流。
在大宗交易市場運作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時,證券公司的一項業務也隨之崛起——市值管理業務。依托大宗交易平臺,各大券商紛紛向大小非客戶提供資產管理服務。業內人士稱,大宗交易平臺的活躍,為券商和各類機構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共贏的機會。(記者 張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