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二開始,受美國金融股持續大幅反彈帶動,美股連續4個交易日上漲,進而帶動亞太區金融股、香港本地金融股乃至內地金融股持續揚升,這幾乎令市場相信全球銀行業已開始觸底回升,尤其是美國17日又公布新屋開工數據出人意料大漲22%。然而,金融股究竟只是短線超跌反彈,還是將迎來長期投資機會,還有待驗證。
我們以3月10日到16日為統計區間,發現花旗在此期間累計升幅高達121.90%,同時,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同期累計漲幅也分別達64.80%、45.22%及39.81%。美國銀行股連續攀升,主要還是受公司盈利消息的刺激,花旗10日在員工郵件中稱其前兩個月實現盈利190億美元,此后摩根大通等也相繼表示將在一二季度實現盈利,這成為美國金融股以及美股短期反彈的最大催化劑。同時,從技術及估值的角度來看,美國銀行股也確實存在超跌反彈的需求?;ㄆ?、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6個月以來的累計跌幅就分別高達約90%、59%、42%及31%;同時,其市凈率也跌至歷史新低,16日其市凈率分別為0.137、1.297、0.66及0.863;此外,標普500銀行業指數16日的市凈率也創出歷史新低,達0.93。從這個角度上看,美國銀行股近6個交易日上漲只是正常的表達超跌反彈的要求。
至于香港銀行,該板塊短線上漲除了受美國銀行股持續反彈的帶動外,主要還是源于技術方面的超跌反彈,而上周一尾市最后幾秒鐘匯控更遭機構砸盤,全日暴跌24%,從而更加劇了該板塊的反彈動能。從估值來看,代表本地金融股的恒生金融分類指數16日的市凈率也跌至歷史低點1.16,估值引發的短線超跌反彈動能也愈加強烈。
不過,短線反彈是不是就意味著銀行業已經開始觸底回升了呢?要解釋這個問題,恐怕還得回歸到基本面的分析上來。鑒于影響美國銀行與香港銀行的業績因素不盡相同,因而對于其基本面的分析也應該區別來看。
從美國的銀行盈利構成來看,其傳統的利息收入及傭金等管理費的收入一直保持穩定增長;而去年三季度美國幾大銀行相繼曝出衍生品巨虧,則主要是令其非利息收入銳減及撥備大增。據悉,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花旗、摩根大通及美國銀行6大美國金融機構的財務情況在經歷08年四季度的劇烈變化后,單季資產減少9330億美元,一些機構的資產萎縮幅度甚至超過30%。目前,美國銀行方面的第二波危機暫時得以休整,且部分銀行開始實現盈利。17日公布的新開工房屋數據出人意料大漲22%,這令美國房市存在隨時見底可能的論調再度應聲而起,而房屋貸款在美國銀行業的比重早已超過50%,若房市開始觸底反彈,以這個邏輯來推,美國銀行業確實有可能將觸底回升。
但情況并不完全樂觀,美國銀行內部大規模的按揭貸款風險以及信用卡透支等風險依然潛伏存在,未來只要某個導火索再次點燃,則美國銀行業將難以應付大規模的撥備,屆時美國銀行股或將重現幾個月前的恐慌性殺跌,因而并不能以目前的小部分樂觀數據判斷銀行股將迎來反轉。
香港本地銀行情況又有所不同,除了匯控遭受著與美國銀行相似的問題外,其他本地銀行盈利基本保持比較穩健的狀態,傳統業務穩定增長,非利息收入增速則一定程度上放緩。自次貸危機爆發后,香港銀行普遍開始收縮信貸,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息差收入。不過,總體而言,香港銀行09年的業績依然不被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銀行業績能否好轉,同樣與地產市場是否能走出低谷存在較大關系。香港房價自去年三季度開始大幅下滑,且負資產按揭貸款宗數持續攀升,目前并無跡象顯示房市開始穩步回升,因而香港銀行業績的潛在風險仍然存在。
綜合來看,中長期而言,不管是美國銀行還是香港本地銀行,其業績都不能支撐股價持續上漲,不過,鑒于全球的銀行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跌,因而短期實現較大幅度的反彈還是可以理解的。(魏靜)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