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月22日,滬深兩市共有838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告,其中有72家公司先后發出了2次以上的業績預告,對最初的業績判斷作出修改,1月23日又有多家公司修正業績預告。而反觀2007年年報披露全部結束之前,僅有51家上市公司發布“業績變臉”的修改公告。
九成變臉公司業績向下修正
在經濟周期的下行通道中,業績增長放緩,以及虧損公司數量的增多,原屬投資者意料之中的事,但相比之下,有些上市公司卻對自己的盈利能力過于樂觀了。據WIND統計,截至1月22日,已有72家公司對最初的業績預計作出了修正,大大超過了2007年度業績預計變臉公司的數量。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72家“業績變臉”公司中,除少數幾家公司受非經常性因素影響業績翻紅外,多數公司都是將業績向下修正,充分說明2008年第四季度經濟的低迷程度超出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預期。
經初步統計,超過九成的公司都是將業績向下修正,有些公司甚至修正了不止一次。比如太陽紙業08年三季報中預計公司全年業績增長幅度為30%-50%,12月12日公告修改為增幅小于30%,到了今年1月14日竟再次修改為下降30%-50%。
分析人士認為,“業績變臉”公司數量增多有多方面原因,有些公司是沒有預計到四季度的經營狀況會如此糟糕;有些公司是忽略了年底對存貨計提減值準備對當期業績的影響;還有一些公司是為了保證將來的業績增長,主動在四季度通過一些財務手段將業績調低。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72家“業績變臉”的公司中,多達51家公司來自中小板,占比逾七成。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小板公司業績基數小,變動幅度大是普遍現象;另外,中小板企業的規模小,業績測算方便,而大企業由于分子公司眾多,財務統計相對困難。
預喜公司占比不足四成
與2007年度業績預告的情況相比,2008年度業績預增和預盈的公司數量占比大幅減少,而業績預減公司家數占比則陡增。
截至1月22日,兩市共有301家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增的公告,32家公司預計盈利,二者合計占業績預計公司總數的比例為39.74%,尚不足四成。而業績預減的公司有254家公司,預計虧損的公司192家,合計占比為53.22%。
同比來看,2007年年報披露全部結束前,共有922家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告,其中僅預增公司就多達592家,占比64.2%;預減公司僅有57家,只占預告公司總數的6.18%。
2007年度上市公司業績高增長的局面注定難逃“曇花一現”的結局。截至1月22日,業績預增超過50%的公司為173家,占已預告公司總數的20.64%;而2007年業績預增幅度超過50%的公司多達505家,占全部預告公司的54.77%。
另一個不太樂觀的數據是2008年度預計虧損的公司數量明顯增多。截至1月22日,已有192家公司預計虧損,而2007年度僅有112家公司預計虧損。
煤炭行業大賺 電力行業大虧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外需低迷導致我國外向型行業的業績大幅回落,這在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中也有所體現。
從證監會行業分類看,截至1月22日,預增預減反差最大的是石化塑膠業,由于受金融危機沖擊,石化產品價格大幅下降,上市公司業績也參差不齊,35家公司預增,25家公司預減,30家公司預計虧損。
而以煤炭為主的采掘業則在內需的支持下依然保持了景氣度,15家公司預增,僅有3家公司預減;醫藥、生物制品行業也是繼續向好,23家公司預增,9家公司預減。
有意思的是,一些印象中會受出口低迷影響較大的行業并沒有出現大批公司預減的情況。比如,機械設備儀表制造業竟是預增公司數量最多的行業,有49家公司預增,27家公司預減,28家公司虧損。而受電力公司的拖累,公用事業類公司中,有5家預增,11家預減,15家公司預計虧損。(記者朱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