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中國股市的“全流通元年”,人們對股權分置改革后的市場制度建設充滿期待。但因遭遇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困難,股市改革進程出現變數,諸多預期的改革難以推出。另一方面,由于市場跌落和制度缺陷進一步顯露,人們對改革的方略也有了新的認識。可以說,2008年是劫難也是機遇,留下遺憾也留下了經驗。
本期財經大盤點推出的《2008年股市八大“望眼欲穿”》,是對人們預期已久和新近預期的重大改革事項進行梳理,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全景參照。
總策劃:董少鵬
主撰稿:張志偉 美術設計:張云
最后的沖刺為什么如此漫長?
“望眼欲穿”之融資融券
融資融券有助于改變券商“靠天吃飯”的局面,增強券商的抗風險能力,一直被作為弱市中的利好,受到券商和普通投資者的“寵愛”。
2008年融資融券在做最后的沖刺,2009年應是其終點。
對中國資本市場而言,“融資融券”這個概念并不陌生。2006年6月,證監會就發布《證券公司融資融券試點管理辦法》。2008年4月證監會就《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規范證券營業網點若干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證券公司分公司監管規定(試行)》三項文件公開征求意見。2008年4月國務院正式出臺《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等規范,為融資融券做好法規準備。
2008年10月初,經國務院同意,證監會宣布啟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工作。10月25日,11家證券公司啟動了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工作的全網測試。融資融券進入倒計時。
12月1日,根據之前發布的《證券公司業務范圍審批暫行規定》,證券公司在這一天可以申請開展融資融券業務。但由于試點證券公司的資質條件和標準尚未最終明確,融資融券試點申請暫緩步伐。
也許融資融券還有一些環節需要完善,但融資融券不會“只聞腳步聲”了。
“望眼欲穿”之平準基金
民間高溫101度,官方溫度不可測
2008年,中國股市遭遇連續暴跌,市場信心嚴重不足。不少專家提出建立平準基金,吸納減持的大小非,穩定股市。廣大普通投資者對此十分歡迎和期盼。
對于建立平準基金,以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的呼聲最為突出,其表態被理解為半官方的聲音。以周正慶為代表的人士認為,政府采取必要措施干預市場是世界各國的通用做法。當前應抓緊建立股市平準基金,對股市出現的異常波動及時干預。
以北大教授曹鳳岐等為代表的學者方隊支持政府設立平準基金救市。外資機構以龔方雄為代表,他們也認為平準基金會推出。
平準基金推出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官方仍未正式表態。是在醞釀還是在擱置,懸念頗多。
“望眼欲穿”之B股出路
歷史問題要遺留到何時?
B股市場改革勢在必行,早已喪失融資能力的B股市場依然會像遺棄的孩子一樣縮在角落里,讓中國金融改革的藍圖失色。
歷史上,B股市場曾發揮過很大作用,早年外匯緊張,以此募集美元或港幣,到國外進口設備是必要的。
B股改革是制度變革,也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其意義無異于股權分置改革。設想中的B股改革方案有不少,主要有三:一是并到A股;二是并到H股;三是個案解決。討論了多年,至今沒有結果。
10月15日,麗珠集團在深交所發布了關于回購部分B股事項進展公告,麗珠集團的動作是連續的。12月2日,麗珠集團在深交所繼續發布回購B股的公告。據悉,11月2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珠海市中心支局批準了麗珠集團的回購方案。
根據《上市公司回購股份補充規定》的規定,股份回購后要在10日內注銷,也就是說,證監會已經為B股公司及市場的走向提供了一個路徑選擇:通過回購并注銷股份,實現B股的市場化消亡。
回購注銷也只是個案,更大范圍的解決B股問題,遺留給了2009年。
“望眼欲穿”之二次發售
十月懷胎盼順產
股指創調整新低、大小非減持淪為眾矢之的。2008年4月21日,證監會推出大小非大宗交易平臺市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小非的減持壓力,但對大小非的恐慌情緒并未消解。
2008年8月,隨著解禁高峰期的來臨,監管層向市場傳遞出信息:要進一步通過制度來緩解大小非減持壓力。具體包括,研究通過券商中介達成交易,引入二次發售機制等。
被稱為大小非“減震器”的二次發售浮出水面。
“二次發售”走上前臺,受到了市場人士的歡迎。“二次發售”將會放緩大小非解禁的節奏,有利于股市的健康發展,利于提振市場信心。
“二次發售”的主要含義是,將解禁大小非委托給券商管理,二者利益將捆綁一致,從而達到大小非并非減持才能實現保值增值和滿足資金需求;減少對二級市場沖擊;實現券商新的盈利渠道,幫助券商戰略轉型。
8月20日的股市,受到“二次發售”擬出臺利好提振的券商股,先引領股市走出這波絕地反擊,滬指氣勢如虹,接連收2400點、2500點大關,以7.63%年內第三大單日漲幅完美收官。
“二次發售”雖“胎動”,但未胎生,也許管理層正在評估各環節的風險,更加穩妥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