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近期發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對限售股解凍后的減持加以限制,但隨著市場的轉暖,大小非的減持行為較前期有增多的跡象。4月22日以來,上市公司公告減持股份13526萬股,日均減持股份數與政策出臺前相比增加了89.82%。
4月22日以來減持規模1.35億股
4月21日《指導意見》公布后,從4月22日至5月8日21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減持公告,減持股份數量合計13526.02萬股,11個交易日的日均減持股份數為1229.64萬股。而4月1日至21日期間,19家上市公司的減持股份數量合計9069.22萬股,14個交易日的日均減持股份數僅為647.80萬股。
在5月5日至5月8日的四個交易日,滬深兩市共有11家公司發布12次減持公告,減持股份數量合計7333.7萬股,日均減持股份數進一步上升至1833.43萬股,大小非減持行為增多。
統計顯示,4月22日以來12次公告的減持股數占總股本比例超過1%,除了宏達股份的2次和開開實業的1次違規減持以外,余下9次主要因為部分股數的減持行為發生在《指導意見》公布之前。
此外,德豪潤達、華帝股份2家公司曾在4月份發布過減持公告,5月份再度出現被減持的現象。有市場人士分析,對于一些已解禁的小非而言,由于擔心未來管理層可能會出臺更嚴格的限制減持的政策,擇機減持的意愿可能會加強。
大宗交易金額出現增加
《意見》規定“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數量超過該公司股份總數1%的,應當通過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轉讓所持股份”。4月份共有37家上市公司發生41次大宗交易,涉及金額18億元。其中,4月22日共有8家公司的12次大宗交易,涉及金額高達近9億元,呈現明顯的增加跡象。12次大宗交易中,3次的交易股數占總股本比例高于1%,5次的交易股數高于150萬股。5月5日至5月8日,滬深兩市共有8家公司的14次大宗交易,涉及金額近3億元。5次的交易股數占總股本比例高于1%,5次的交易股數高于150萬股。
之所以大宗交易規模增加,除了《意見》以及相關配套措施的實施的因素外,很多原來不需通過大宗交易的減持,也被鼓勵通過大宗交易的形式進行交易,增加了涉及的公司數量和減持股份數量。
《意見》中規定,存量股份是指已經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在滬深主板上市的公司有限售期規定的股份,以及新老劃斷后在滬深主板上市的公司于首次公開發行前已發行的股份。而滬深交易所目前大宗交易的信息披露,并不表明交易股數的性質,所以統計結果僅是估算。
配套措施有待完善
針對出現的違規減持行為,中國證監會稽查總隊正在展開調查。上交所正研究處罰措施,包括:重審違規股東上市公司董事任職資格;建議凍結資金賬戶;限期回購超減股份;違規收益上繳上市公司等。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曾表示,對于違規減持事件,“絕對不會止于交易所的譴責,不能縱容這種亂賣行為?!?市場期盼出臺比較具體的懲罰措施,切實對這一行為起到懲戒作用。
另外,相關制度建設方面也亟待完善?!兑庖姟分幸幎?,“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東預計未來一個月內公開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數量超過該公司股份總數1%的,應當通過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轉讓所持股份”。如果有股東每間隔一個月減持0.99%,便可不必通過大宗交易進行。同時,大宗交易并不披露股權的轉讓方和受讓方,股東可以通過多次大宗交易,使每個受讓方的持股占總股本比例低于1%,而實現受讓方再次從二級市場減持。因此,若要從根本上限制限售股解凍后對二級市場的套現壓力,仍需要完善相關配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