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經紀人炒股將面臨被禁止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另一方面,代理客戶炒作的資金已損失超過50%。杭州一家證券營業部經紀人劉先生,為這兩件事情最近晚上輾轉難眠。
記者看到劉先生時,他蓬頭垢面,一張原本清秀白凈的臉,胡子拉碴,由于長期對著電腦,外加睡眠不足,才26歲的他,眼袋已經很大。
"進入股市,是我最大的悔恨。因為它已經把我的生活毀了。"劉先生用嘶啞的嗓音告訴記者,"我現在怕接電話,因為都是客戶要債的;每天神經質的半夜還守在電腦前面,期待政策利好不斷出現。"
隨著牛市暴利時代的遠去,曾經雨后春筍般崛起的私募、代客理財也如潮水般退去,甚至一些托以私募名號的投資機構,已經逼近了生存的底線。
兩年牛市,私募大量涌現
"2006年和2007年,牛市最賺錢的階段,也是各種私募涌現的時候,甚至剛剛進入證券行業的'見習'經紀人,都可以成為代客理財的股票操手。"回憶起當時的盛景,杭州一家營業部老總充滿感慨。
正是在這段時間里,打著投資公司旗號的私募機構如雨后春筍般一夜之間在杭城流動。這些公司不僅在報紙上明目張膽地刊登廣告,而且以經理代表的身份到各營業部活動,招攬、拉攏交易客戶。當時代客理財的規則一般有兩類:一類是和客戶簽訂"保底合同",盈利部分雙方分成,客戶如果發生虧損,操盤手拿出資金墊付,如果有盈利,拿盈利部分的4成,客戶拿盈利部分的6成;另一類則是不保底合同,通常是二八開,操盤手拿2成,客戶拿8成。
劉先生2005年7月大學畢業,學的是水利專業,但畢業后"陰差陽錯"地進入了證券行業,竟然擔任了經紀人。隨著經紀工作的開展,劉先生拿出父母贊助的20萬元開戶炒股。正趕上牛市開始,劉先生炒股的資金從20萬猛增至2007年初時的80萬元。而劉先生的客戶,也在劉先生的指導下,獲得不菲的收益。憑借著這樣的業績,劉先生手上的客戶,將劉先生視為"股神",更有甚者將資金交給劉先生打理。
牛市調整,私募走下"圣壇"
"2006年和2007年崛起的所謂'私募',在我看來,大部分水平很差,只是撞到了牛市的好運而已。等到潮水退去,就知道他們在裸泳了。"浙江私募董先生說。事實上,2007年初的行情,上文提到的劉先生做得還是順風順水,去年5月中上旬,憑借著滿倉操作,甚至將600萬元資金已經做到1000萬元。
在"5·30"大跌中,劉先生手上的黃海股份,從他買入時的11.31元,一直跌到7月4日時的5.37元。再也承受不住壓力的劉先生,將股票全部割肉,1000萬元此時已不到500萬元。接下來的7月份到10月份的藍籌行情,劉先生的資金又如吹氣泡般的漲到了800多萬元。但是從6124點調整下來,劉先生捂著的中國神華,從贏利20%到虧損10%,買入的中國銀行,半個月又虧了20%。接下來,藍籌股開始調整,劉先生買入的題材股也進入全面補跌階段。從6124點到跌破3000點,劉先生操作的市值已經縮水到350萬元。按照劉先生當時與客戶簽訂的"代客理財"協議,劉先生至少要拿出150萬用于填補客戶保證金的窟窿,這還不包括他自己的100萬資金虧損。
"我所知道的幾個5000萬元到2億元的私募,在今年以來的行情里,虧損也在20%上下。"國泰君安許斌說,這還是在倉位不重的情況下。
據悉,不少私募前期炒作的是農業、三通、創投概念股,躲過了幾撥大跌,但是由于提前布局金融地產股,受到二季度公募基金減倉的影響而深受其傷,有些已經面臨清盤的危機。
委托理財,產生糾紛很麻煩
"有些經紀人,在代客理財發生嚴重虧損后,一走了之。"中信金通相關負責人說,牛市掩蓋了許多問題,可今年股市行情不好,委托理財糾紛進入了高發期。
浙江國圣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程學林說,關于委托代理的最高院司法解釋一直沒有出臺,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浙江也沒有相關規定。法院具體判決時,會根據個案、案件主體、主體資格等等方面進行考量,最后會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浙江省證監局相關人士說,經紀人開戶做股票一直處灰色地帶,如果證監會統一意見,不允許經紀人炒股,證監局會嚴格執行禁止規定。至于經紀人代客理財問題,監管層一向不允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