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沸沸揚揚的“國儲銅事件”主角劉其兵于上月底被一審判處7年徒刑后,有關其違規做空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65800)造成巨虧的案情,在事發兩年多后開始被披露。
昨日出版的《財經》雜志披露,2005年10月“國儲銅事件”爆發后,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下稱“國儲”)曾經的“明星交易員”劉其兵失蹤近10個月,后于2006年6月21日在昆明市被公安機關拘捕。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認定,在先后任職國儲進出口處副處長、處長并負責期貨自營業務的1999年12月至2005年10月期間,劉其兵違反國家對國有單位進行期貨交易的相關規定,將該中心資金用于境外非套期保值的期貨交易,致使國家發改委下屬的國儲截至去年4月30日越權頭寸基本清理完畢時損失折合人民幣9.2億元。
除了劉其兵被判刑,執掌國儲10年后于2004年初已告退休的原國儲副主任、法定代表人呂嘉范,則以國有事業單位人員濫用職權罪,一審獲刑6年。在上月20日一審判決后,兩人均已提起上訴。
出生于1968年、武漢大學世界經濟學系本科畢業的劉其兵,于1994年進入國儲系統后不久被重點培養成為國儲的核心交易員,并在1997年7月被授權為國儲在LME所開立交易賬戶的交易下達人,甚至在2003年3月后成為國儲唯一有權進行境外期貨交易的交易員。
作為當年操作期銅外盤交易的中國交易員中迅速崛起的一顆明星,劉其兵曾有過炫目的輝煌。事實上,在LME銅價從1999年初的每噸1000多美元上漲至2004年初的每噸3000美元期間,看多的劉其兵一路春風得意。其拿手的境內外期銅反向套利(做多國內期銅同時做空倫敦期銅)交易技術在國儲銅事件最終處理完畢后,還為國儲在國內期貨賬戶保留下1.89億元盈利。
不過,在2004年初LME銅價突破每噸3000美元后,反手做空的劉其兵開始噩夢連連。當年10月LME銅價一天暴跌10%后,決定豪賭以求翻身的劉其兵在其結構性期權組合中越權大量賣出看漲期權。
與導致英國巴林銀行倒閉的“流氓交易員”李森類似,雖以大量賣出期權所收取的期權費彌補了一時的期貨空頭追加保證金要求,但如同飲鴆止渴,持續上揚的LME銅價終于將劉其兵推入萬劫不復之地。
2005年國慶后,LME銅價突破每噸4000美元。面臨年底即將到期被執行的大量看漲期權,心理崩潰的劉其兵于2005年10月再次選擇了逃遁,且傳言還留有遺書。此時,他在倫敦的銅期貨及期權上共持有20萬噸的未平倉空頭頭寸。而按照法庭認定的數據,當時賬面虧損已達6.06億美元。
事后,由于有關方面采取了平倉、展期及實物交割等多種方式止損,被法庭認定的最終虧損額仍高達9.2億元人民幣。
《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多位期貨業內資深人士認為,較11年前的“株冶事件”,劉其兵此次一審被判7年并不很重。但曾直接負責“株冶事件”有關善后處理的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張宜生則表示,其實相比國外類似事件的判處,劉其兵并不算最輕的一個。
1997年,當時的湖南株洲冶煉廠(現株洲冶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作人員在LME大量賣空鋅期貨合約,被國外金融機構盯住并發生逼倉,最后造成近15億元人民幣巨虧。原株冶相關負責人被判處16年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