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全國政協委員唐雙寧
曾任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的唐雙寧以往屢以列席者身份參加兩會。今年,身為光大集團董事長的他首次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亮相政協經濟組。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唐雙寧表示,步入新時期的中國金融業改革將面臨新一輪挑戰,金融企業需探索綜合經營,對傳統的中間業務進行創新,提高競爭實力;上市公司再融資需把握好市場的“火候”,要顧及廣大投資者利益。
推動金融創新
記者:您如何看待今年的金融業走勢?
唐雙寧:我嘗試用三個詞概括:第一個詞是“不確定性”。國際經濟的動蕩以及國內經濟的不均衡,可能使商業銀行面臨的經營環境有更多的不確定性。第二個詞是“改革”。中國的金融改革還將進一步向縱深推進。第三個詞是“走出去”,將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資金,尋找新的客戶,擴大業務范圍,提升自身競爭實力。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紛繁復雜,撲朔迷離,但總體上可概括為兩個特點,一是“逆向發展”,傳統經濟體即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開始放緩,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經濟發展不斷加速;二是“不確定性”,即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和石油價格飆升,給新的一年世界經濟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對國內經濟形勢,我概括為一組數字,也就是一個“三”、四個“二”。一個“三”是“三過”,就是貿易順差過大、投資增長過快、流動性過剩;四個“二”中第一個“二”是“兩防”,就是我們經濟工作的目標要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第二個“二”是“兩策”,就是今年我們經濟工作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第三個“二”是兩個不確定性,我預測今年經濟工作中有兩個很大的不確定性,即銀行流動性和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第四個“二”是“兩個愿望”,希望在經濟工作中,在宏觀調控中,能夠把握好“度”,能夠把重點從總量轉向結構,即“貴在有度,重在結構。”
記者:您認為未來金融改革應該著重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唐雙寧:目前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應當是推動金融創新,包括業務創新和機構創新。業務創新主要是順應利率匯率政策的變化,伴隨著利率市場化和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主要通過表外業務來實現。而機構的創新則是伴隨著證券化的方向應運而生,包括融資的證券化以及資產的證券化,這就要求金融企業開展綜合經營,對傳統的中間業務進行創新。
股市進入慢牛走勢
記者:去年5月份以來,中國股市波動加劇,您如何看待今年股市的發展?
唐雙寧:中國股市不可能出現像去年那樣的大幅增長,很可能是一個波動起伏的慢牛走勢。
股市永遠有波動,永遠有泡沫,這是資本市場的內在特征和天然屬性。分析當前的股市問題,主要有兩個關鍵:一個是次級債,一個是從緊的貨幣政策。近期股市波動幅度較大,主要原因是美國次級債引發的美國市場流動性風險,導致美國股市下跌,導致其他主要股市相繼出現暴跌局面。人們的心理也起很大作用。
但在我看來,未來中國股市健康發展的基本因素并沒改變,牛市基礎依舊,包括中國經濟的穩健增長、人民幣升值等有利因素,因此我對中國股市持謹慎樂觀態度。
在當前資本市場形勢下,上市公司如何應對?我概括了四句話。即“冷靜觀察,發展自己,保持主動,積極應對”。我想這不僅對正在準備上市的光大銀行適用,對光大證券適用,對在目前資本市場形式下,所有已上市的公司也都適用。
股市不是“提款機”
記者:您如何看待受到普遍關注的再融資問題?
唐雙寧:中國資本市場曾有過“圈錢市場”的不好名聲。在一段時間里,一些面臨經營困難的國有企業借助資本市場的融資機制濫發股票,導致市場出現令人不堪回首的多年大熊市,不少投資者的財產性收入因此而遭受重大損失。近兩年,“圈錢市場”漸漸被淡忘了,甚至在一些機構的操縱下,增發之類的再融資行為反被當做利好大肆炒作,市場的融資額度也因此不斷攀高,僅去年一年就達到8000多億元人民幣,創下了歷年來的新高。
我國IPO的審批是很嚴格的,但再融資的審批卻比較寬松。再融資怎么融、融多少,這里面不僅有利益的問題,更有一個“度”的問題。再融資不僅要有利于上市公司,而且要有利于投資者,更要有利于股市的健康發展。否則,就有可能使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政策的空子,把股市當成“提款機”,進行大規模增發“圈錢”。此外,上市公司再融資還需把握好市場的“火候”,要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要顧及廣大投資者利益,不能只是向股市“索取”而不對股民回報,否則再融資就很難得到投資者的響應和市場的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