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營銷主導了基金在2007年的規模大躍進
2007年已經過去,但基金公司在2007年的業績高速成長之路卻留給市場太多的關注和疑問。
怎樣的銷售策略才能最有效地擴張基金公司的市場份額?究竟是業績還是銷售對于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推動力更大?均衡發展還是偏重發展更有效?這一切都值得回頭仔細看一下。
新基金驅動不明顯
如果剔除QDII產品的發行規模,僅考慮A股市場的存量份額,截至2007年,份額名列前茅的公司包括:博時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大成基金、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廣發基金、華安基金、景順長城基金、銀華基金、融通等。
上述公司2007年末的規模總計達到1萬億份以上,其中最高者達到1514億份。相比2006年,上述公司在2007年規模累計增長近7000億份,其中增長最快者達到1261億份。這一數據顯示,基金份額主導了基金業2007年規模的增長。
與往年不同的是,2007年,受到新基金審批趨于嚴格的影響,排名市場前20位的基金公司總共只得到了10次新基金的發行機會(不包括創新產品和QDII產品)。另外,在基金首發規模的限制措施下,新發基金對公司規模的拉動沒產生太大的影響。
持續營銷成關鍵
那么究竟是什么主導了基金在2007年的規模大躍進呢?答案正是持續營銷。
據有關數據統計,2007年底規模最大的20家基金公司總共開展了70多次大比例分紅、份額拆分或封轉開等促銷活動。其中次數最多的是博時基金,總共開展了8次分紅銷售,大成基金7次,嘉實、華安、融通各為6次。還有一些基金公司,例如景順、銀華其旗下基金幾乎所有股票型基金都開展過類似的銷售活動。
總體來看,旗下基金只數較多的公司通過有條件開展多次持續銷售,對2007年的規模增長普遍有較大幫助。比如:博時基金(14只基金8次銷售)、大成基金(13只基金7次銷售)、嘉實基金(16只基金6次銷售)、華安基金(11只基金6次銷售)、融通基金(10只基金6次銷售)等。
以2006年底和2007年底的前20家基金公司的規模和排名對比,銷售效果最明顯的是博時基金,從2006年初的253億份增長到2007年底的1514億份,增加了1261億份,排名躍至前列;其次是大成基金,增加了825億份,排名從第七名升至第四名,其他大型基金公司,只要持續營銷力度大,都出現爆發式增長。
業績決定銷售
除了基金持續營銷的力度外,基金業績也是規模擴張的重要影響因素。一些當年業績突出或是歷史品牌較好的基金公司,雖然2007年內銷售次數較少,但是每次銷售的效果都非常突出,例如華夏、廣發、華寶興業、匯添富等。
總體來看,基金公司規模增長的路徑可以粗略劃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以業績驅動型:比如華夏、華寶興業、中郵創業。其中華夏基金全年只開展了2次封轉開,但是份額增長了近700億份(不含QDII),這得益于其旗下基金業績優秀,有4只基金業績名列市場前20位。
第二類是以銷售驅動型:這包括大成、嘉實、南方、景順、融通等。此類基金公司在2007年沒有排名特別突出的基金,但是通過多次開展持續銷售,使得公司規模增長較快,有些公司更是實現了跨躍式的發展。這一類基金也是前十大公司的另一個主流。
第三類則是銷售和業績雙驅動型:比如博時、易方達、廣發、華安、匯添富。此類公司2007年旗下有部分基金業績表現較好,同時在銷售方面也做了較大努力,因此規模增長同樣喜人。這構成了基金管理公司規模的第三極。
總體來看,基金管理公司在2007年通過自身努力,均獲得了不小的增長。對于基金業來說,2006年至2007年只是基金規模快速增長的前半程,如何在更高的市場起點和更多變的外部環境下,穩住現有規模并進一步爭取發展機會,是基金公司在2008年面臨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