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前持續的物價上漲,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辜勝阻日前建議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利用市場機制,積極推動生豬期貨的上市,完善生豬市場體系建設,穩定城鄉肉食品供應,推動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遏制肉價爆漲。
2007年4月份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逐月攀高,連續6個月超過國際公認的輕微通貨膨脹底線(物價上漲3.0%),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到6.5%,這明我國出現了輕微通貨膨脹而且形勢非常危險。與建國以來物價上漲最高年份的1994年(20%以上)的高位通脹相類似的是,這次食品漲價是物價高漲的“帶頭羊”,1994年食品價格上漲35%,這次食品價格上漲17%,而這次豬肉價格又首當其沖,上漲58%。豬肉價格上漲成為全國上下廣泛關注的問題。會不會出現“一糧帶百價”或“一豬帶百價”?結構性價格上漲會不會演變為全面型通貨膨脹?此事需要引起決策層的高度重視。如何從根本上破解肉價高位運行問題,考驗各級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辜勝阻委員認為:我國是生豬生產、消費和貿易大國,多年來生豬出欄量保持在6億頭以上,市場規模在5000億元以上。生豬的發展既關系近億個農村養豬戶(場)農民的收入,又關系城鄉居民的基本生活。上市生豬期貨可以發揮期貨市場“穩定器”和“望遠鏡”功能。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上半年間豬肉價格暴漲,主要是因為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肉價低迷,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并伴隨著全國范圍內豬藍耳病疫情加劇,2006年6-7月份,豬肉價格降到最低水平,千萬農戶集體放棄養豬為今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埋下了伏筆。但同時也要看到,由于城市和農村信息不對稱,導致了供求信息脫節,缺乏有效信息溝通,從而沒有向農民傳遞生產信號。有了期貨市場,政府可以根據期貨市場情況,及時了解市場未來供求關系變化趨勢,注重事前調控和微調,使市場調控更為有效;而且政府還可以利用期貨市場的信息傳導優勢,引導現貨市場有序發展。上市生豬期貨還可以有效提高中國生豬產業化程度。開展生豬期貨后,可以通過推行“公司+養殖戶、期貨+訂單”的新模式,有助于提高生豬產業化程度。利用生豬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可以引導農民合理確定飼養規模,科學把握銷售時機,降低生豬飼養和銷售的盲目性,穩定與增加農民收入。近年生豬養殖風險越來越大,農民對養豬既愛又怕,解決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最好辦法就是開展生豬期貨。
辜勝阻委員強調:從國際市場看,生豬期貨在世界農產品期貨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國際上具有開展生豬期貨的成功經驗,能夠為中國開展生豬期貨交易提供了重要的借鑒。美國為了穩定生豬生產、保護生產者利益,于1966年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上市了生豬期貨。我國是世界生豬養殖大國,2006年出欄達6.81億頭,世界10頭生豬中我國占5頭,豬肉產量為5000多萬噸,位居世界第一,成為生豬大國,但并不是強國,生豬價格的國際影響力不強,對我國生豬進出口產生不利影響。生豬期貨上市后,將有助于形成全國性的生豬價格,通過高效率的期貨機制迅速傳導到全球各地,增強我國在國際生豬貿易中的“話語權”,形成與國際互動的價格,從而爭取我國豬肉產品的國際定價權,實現我國從生豬大國到強國的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