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雜志今年第十一期刊載文章《“港股直通車”試點風險提示》,對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試點,提出應考慮并妥善處理經濟、法律、信用、技術、資訊和洗錢及非法資金流入六大風險。
文章認為,境內個人投資香港證券市場面臨的經濟風險遠大于投資境內金融市場。香港證券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全球化金融市場,受全球范圍內各種政治、經濟因素的直接影響,有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引起市場預期劇烈變化,以及全球資金大規模流入或流出。由于沒有漲跌停板限制、證券交易實行T+0管理模式,且允許個人和機構進行融資融券,香港證券市場的價格波動遠高于境內市場。
另一方面,香港證券市場存在相當數量的股指期貨、權證、仙股等高杠桿性投資工具,且其中不少易受莊家控制,莊家可以通過對敲等方式方便地拉高或壓低成交價格。從這個角度看香港證券市場的投機特性也不可小覷。
文章認為,香港法律和境內法律在各方面均存在不小差異。大多數擬投資香港證券市場的境內個人法律知識本來就有限,對香港法律就更加生疏,一旦出現問題,很難有效利用香港法律保障和維護自己的權益。
根據“港股直通車”試點方案,開展這項試點的境內銀行為中國銀行天津分行,境外證券機構為中銀國際。文章指出,這兩家機構之間通過簽訂協議確定運作方式,但對于境外參與證券公司的信用風險,各方并未有明確約定。雖然從試點方案看,信用風險是基本可控的,但是如果試點參與機構有所增加的話,相應境外證券機構的資信要求以及信用風險也是境內個人投資者和監管當局所必需認真考慮的。
文章指出,參與試點的機構應做好應對技術風險的準備。10月2日,香港股市大幅上漲,匯豐銀行和恒生銀行的網上理財系統均出現故障,不少客戶無法通過網上理財平臺辦理業務。此事為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試點敲響了警鐘。
此外,文章還提醒,應當警惕香港證券市場存在的通過對敲等方式進行的洗錢和非法資金流入風險,以及能否獲得香港市場實時交易信息的資訊風險。
為穩妥推進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試點,應進一步做好投資者風險警示工作,規范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業務參與機構的準入資格、內控制度、技術設備及資訊提供要求,外匯監管部門還應做好應對非法資金流入的防范與查處工作。(聞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