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今日公告宣布,公司已取得直接投資業務試點資格。另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也獲批該項業務。
券商直投業務是指對非公開發行公司的股權進行投資,投資收益通過日后企業上市或購并時出售股權兌現。據了解,目前監管部門將國內證券公司“直投”業務范圍限定為Pre-IPO,即對擬上市公司的投資,并初步設定了“投資期限不超過3年”等相關規則。
中信證券公告稱,公司現出資8.31億元人民幣、設立全資專業子公司——金時投資有限公司,開展直接投資業務試點。金時投資的業務范圍限定為股權投資,并且以自有資金開展直接投資業務。知情人士表示,金時公司將采用全市場化模式運作,以便在公司創立之初引入一流人才。
據了解,目前券商僅能使用自有資金進行直投業務,而自有資金的上限是證券公司凈資本的15%。在完成了最近一次增發后,中信證券的凈資本已超過400億元,即中信證券可以在“直投”業務上配置超過60億元資金。中信證券人士表示,隨著金時公司未來業務的開展,公司有可能會增加其資本投入。
至于未來“直投”業務的收益會達到什么水平?中信證券人士表示,相對于新業務在短期內帶來的收益,中信證券更為看中的是該業務給公司未來戰略布局所帶來的機遇。
在完成增發后,中信證券總市值近3000億元人民幣(約400億美元),已超過野村證券,成為亞洲市值最大的證券公司。但與一些國際一流投行相比,其綜合實力的差距仍是顯而易見的。中信證券業正試圖努力改變“賣方業務強,買方業務弱”的狀況,直投業務的開展為其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也為其增添了強勁的動力。
從國際化大證券公司情況看,新型的買方業務仍然是未來發展的方向,而直接投資業務是新型買方業務的重中之重。25年來,美國證券業的買方業務比重由37%提高到了73%,近年來高盛、美林等已在我國投資了許多Pre-IPO項目。其中,高盛將自有資金和客戶資金聯合投資工商銀行(6.80,-0.01,-0.15%)上市前的股權;摩根入主蒙牛、花旗涉足廣發銀行,均是其中的經典案例。
中信證券人士表示,公司定位于買方業務實際上是對于公司賣方業務的延伸。中信證券開展“直投”業務將具有獨特的優勢,除了承銷等業務積累了大量優勢客戶以外,強大的研發力量和品牌優勢都給新業務的開展提供支持。
“對于對券商參與資本市場的現狀的研究,我們認為發展買方業務也是平穩市場波動風險的手段,公司通過買方和賣方業務的共同推進,為股東獲取更高的利潤回報。”中信證券常務副總經理程博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