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表示,金融業是香港經濟的重中之重,香港具備最優厚的條件成為亞洲時區內的全球金融中心。
曾蔭權是在出席紀念香港《基本法》實施十周年座談會時作出上述表示的。
他指出,香港的定位猶如北美洲的紐約及歐洲的倫敦。要鞏固這個地位,除了不斷提升香港本身的優勢,更重要的是得到國家各單位及省市的支持和配合,增加內地和香港的金融體系發展的互補、互動性,減低內耗,以免白白讓這一地位被亞洲區內其它國家的城市所擷取。
就未來香港金融發展的策略,曾蔭權指出,香港“十一五”經濟高峰會轄下的金融服務小組已提出五個策略環節的建議,以讓香港更有效地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及金融體制改革作出貢獻。
這些建議包括:加強香港金融中介機構在內地市場的參與,以在當地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務;協助提高內地投資者、集資者及金融中介機構向外投資的流動性;爭取讓香港發行的金融工具進入內地市場;加強香港金融體系處理以人民幣為貨幣單位交易的能力;以及加強香港與內地金融基礎設施的聯系等。香港特區政府會積極推動和落實這些建議。
曾蔭權介紹,回歸以來,隨著國家經濟實力增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有長足發展,更有很多內地龍頭企業到香港上市。截至今年四月底,香港股市總市值超過14萬億港元,在亞洲排名第二。
香港去年全年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超過3000億港元,超越了紐約,全球排名第二,僅次于倫敦。在港交所掛牌的上市公司,由1997年的600多家增加至2006年的1000多家,其中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占三成多,總市值高達6.7萬億港元,占香港股市總市值總額約五成,顯示了香港股票市場為內地企業集資的能力。
曾蔭權指出,《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個人游”、開放人民幣業務、通關便利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帶動了香港經濟復蘇和轉型。目前香港的服務業已由1990年占本地生產總值的75%,擴大至目前超過90%。
其中,高增值的金融、保險、地產及商業服務和專業服務等的比重超過21%。香港目前的就業人口中,有85%受雇于服務行業。香港最新的失業率為4.3%,是近9年的最低水平。
他亦指出,不少內地企業也借助香港多年來建立的國際經驗,作為它們“走出去”的橋頭堡。
目前,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及地區辦事處的海外、內地及臺灣公司有超過3800家,當中約270家是來自內地企業。
他認為,跨國企業或內地企業都選擇以香港作為掌管地區業務的理想地點,體現了香港的獨有優勢,包括簡單稅制、低稅率、信息自由流通以及廉潔的政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