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監會官員今天在京嚴厲批評一些商業銀行把理財產品賣給所有客戶的做法。他說,銀行把理財產品賣給不合適的客戶,是極端不負責任的,也是沒有職業操守的。
今天在中國銀行業協會和香港銀行學會聯合舉辦的“理財業務研討會”上,中國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李伏安表示,重感冒和輕感冒病人看病時,醫生開出的藥方都不一樣,商業銀行也應根據客戶的具體情況,定制并銷售不同的理財產品。
目前的情況是,像逛超市一樣,客戶只要愿意,就能買到一家銀行任意理財產品。如果銀行拒絕賣給有些客戶,會被視為歧視,對客戶不公平。
銀行至少應把客戶分為專業投資者和非專業投資者兩大類,把為專業投資者設計的理財產品賣給非專業投資者,銀行早晚將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損失。
李伏安說,“其實這是對客戶的最大保護,也是對銀行資產的最大保護。”
李伏安的觀點得到了香港同行的響應。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銀行監理)阮國恒介紹,香港金管局要求,客戶購買銀行投資產品時,在港銀行必須給予合理的建議和充分的解釋。
銀行銷售投資產品前,首先要認識客戶。香港金管局要求,在港銀行為客戶建立投資戶口之前,須收集及記錄足夠的客戶資料,包括背景、投資經驗、投資目標、投資年期、資金來源,然后根據資料分析客戶承受投資所帶來各項風險的能力,確保所銷售的產品符合客戶的個人情況和需要。
他舉例說,對于年長者和知識水平較低者,銀行應避免建議高風險、長年期、高收費理財產品;銷售理財產品前,提醒客戶先與家人商議;由超過一名銀行員工參與銷售,盡可能由客戶的親友見證銷售過程。
阮國恒說,香港金管局要求,商業銀行在銷售投資產品時必須以客戶的權益為先,不應以銀行收取的利益多少或銀行的銷售目標作為銷售產品的主要依據。此外,銀行在客戶協議書中不應壓制客戶的合法權益或推卸自己的法律責任。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企業銀行部的張金源介紹,匯豐銀行將客戶分為穩健型、謹慎型、平衡型、進取型和投機型5種,并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銷售適當風險等級的投資產品。(記者郭永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