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銀行資金表外循環趨勢加劇 積聚金融風險

2011年09月21日10:12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銀行資金 銀行 資金 金融風險 金融 風險 商業銀行資金 李若愚

二、銀行資金表外循環的原因

商業銀行從傳統存貸業務向表外業務擴散是一種發展趨勢。不過,這一趨勢在短期內急劇加速,應歸因于金融調控的推波助瀾。去年以來的金融調控具有“重數量、輕價格”的特點,一方面存款準備金率頻繁上調,信貸規模嚴加控制;另一方面,加息步伐跟不上物價物價變化,出現較長時間的“負利率”。面對信貸規模控制和存款利率管制下的“負利率”,企業有旺盛的資金需求,居民有積極的理財需求,商業銀行有推動理財產品和表外融資的動力,銀行資金表外循環是三方共同作用的結果。

1、企業融資需求保持旺盛

我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企業資金需求仍較為旺盛。但偏重于資金供給方控制的金融調控造成企業“錢荒”,急需資金的企業不得不尋求更多表外融資的幫忙。2011年一季度銀行貸款需求指數為85.2%,連續兩個季度攀升,二季度下降至82.9%,但仍維持較高水平。

2、存款“負利率”和通脹預期升溫激發居民和企業的理財需求

隨著個人財富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居民提高了對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越來越不滿足一存了事。在我國當前一年期存款已連續18個月負利率的情況下,加之公眾通脹預期持續升溫,居民不愿意持有存款,對獲取比同期銀行存款更高收益的金融產品需求更為強烈。銀行理財產品的推出契合了這方面的需求,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普遍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

3、商業銀行有推動理財產品和表外融資的動力

一方面,在利益的驅使下,商業銀行也愿意通過推動表外融資來“曲線放貸”滿足客戶的融資需求。另一方面,今年銀監會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貸存比考核,而且存款準備金率的連續上調也鎖定了商業銀行大量流動性,商業銀行對存款的渴求進一步上升,積極開展存款“保衛戰”和“爭奪戰”。在理財產品募集期或到期后,理財資金會在銀行形成部分沉淀存款。因此,商業銀行通過大力推廣短期理財產品,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來攬儲爭儲。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呈現“短期化、高收益率”的特點。據統計,上半年發行的理財產品中,委托期限在3個月以內的占比約70%,其中1個月以內的約40%。上半年預期收益3%-5%的理財產品是市場的主流,一旦臨近存款考核節點,預期收益5%-8%的產品便大量涌現。

三、銀行資金表外循環削弱金融調控、積聚金融風險

銀行資金表外循環在滿足企業融資需求、拓寬企業和居民投資渠道、推動商業銀行盈利轉型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但也對貨幣政策傳導和實施、貨幣政策工具作用效果等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積聚了一定的金融風險。

1、銀行資金表外循環削弱金融調控

首先,銀行資金表外循環削弱了數量型調控的緊縮效應。表外融資對表內貸款形成了補充和替代,增加了社會資金的杠桿效應,加大了金融調控“把好流動性總閘門”的難度。此外,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還縮小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繳存范圍,削弱了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資金的凍結效果。商業銀行通過發行理財產品吸收的資金多由存款轉化而來,在目前的統計制度下,除結構性存款類理財產品之外,其余理財資金在表外統計而不用繳存存款準備金。另外,由于我國存款準備金是以旬末當天的存款余額為基礎計提,理財產品的大量發行使得商業存款數據波動幅度加大,增加了計算商業銀行應繳存款準備金的難度。其次,表外融資大量面向房地產業、“兩高一剩”等不符合產業結構調整要求的行業,不利于房地產市場調控和經濟結構調整。再次,理財產品的發行在減少銀行存款總量的同時,也使得存款結構發生變化,減少了儲蓄存款或定期存款,使活期存款規模出現大幅波動,這就加大了貨幣供應量M2、M1的監測難度,使其無法代表當前流動性狀況。

2、商業銀行表外風險積聚,金融穩定存在隱患

銀行資金表外循環的高舉猛進潛藏著金融風險。一方面,各家銀行紛紛利用理財產品的高收益率吸引客戶,但在近期宏觀經濟不穩定因素增多、房地產市場陷入多空膠著、資本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的高收益率恐怕難以實現,甚至會出現虧損。出于聲譽及穩定客戶資源考慮銀行仍可能向客戶支付最低為預期收益率的理財收益,如此一來,理財產品尤其是保證收益型、保本型或承諾最低收益型的理財產品實際上成為銀行的特殊“隱形”債務。

銀行資金表外循環所蘊含的風險具有隱蔽性和不確定性。由于脫離了監管范圍,且沒有有效的風險對沖機制,一旦出現理財虧損或表外融資無法償還,銀行為避免聲譽上的損失,可能會動用表內資金來償還理財資金,使表外風險轉移至表內。所以,銀行仍將是資金表外循環風險的最終承擔者。

另一方面,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客戶群體以風險偏好較低、承受力較弱的投資者為主,其金融意識、風險意識相對欠缺,風險承擔能力相對脆弱。在銀行信息不透明、宣傳不到位、營銷不規范的情況下,對于理財產品的風險,理財客戶未必都有著清晰理性的認識。一旦借款企業未能履約還款, 給客戶造成資金損失,容易引發群體性糾紛事件。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