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全球進入巨災頻發期亟待建立統一抗災管理體系

2011年03月14日15:51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宮城縣 地震概率 東北太平洋 日本氣象廳 人遇難 地震海嘯 日本政府 人失蹤 受災 核電站

三、建立全球統一災害應急管理體系提升系統應對風險能力

由于上述組織和機構呈現碎片化分布,盡管這些機構也發揮了重大的賑災減災作用,但是缺乏統一調配資源和綜合協調的能力,因此如何整合政府、企業與社會減災資源,建立巨災風險轉移機制,實現減災由一國(區域)防范到全球聯防,迫切建立全球統一的災害應急管理體系。

首要的是建立一個“全球統一的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可以有兩個思路:一是以聯合國牽頭成立“全球巨災應急管理中心”,由其負責應對特大自然災害的國際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設和運作,協調世界各國聯合監控防治自然災害。二是整合現有的自然災害組織的資源,鋪設與世界各個國家和各種組織、機構的聯系管道,實現各個國家地區之間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形成合力。無論是哪一種形式,都有助于實現統一籌措資金、安排各種災害監控防治研究項目和防災救災資金用度,把現在分散的自然災害監控防治項目集中起來,解決全球范圍內災害監控防治總管“缺位”問題。

事后救助不如事前防范,只有建立全球災害監測預警體系,才能才根本上減少損失,提升災害風險管理能力。從全球范圍看,發達國家有較為成熟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比如,美國在全國13個流域均建立洪水預警系統,每天進行洪水預報,發布警示信息,逐步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系統(R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為核心的“3S”洪水預警系統,而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普遍在應對災害方面的經驗都顯得不足,因此建立全球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就是要實現各個國家地區之間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將世界各國國內現有的自然災害預警系統實現聯網,并在缺少預警系統的國家和地區增設預警裝置,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國內的災害預警系統,將各種探測全球大氣、地質、洋流變化的探測器密布地球所有區域,實現“海陸空天”全方位監測預警。

要逐步完善各種措施和應急機制:一是要制定并完善各類應急預案,明確各個國家、地區和各個國際組織在突發災害面前的職責任務;二是形成聯合救助機制,要在聯合國架構內,各成員國共同簽署自然災害救助協議,各成員國有義務盡快派遣救援隊到災區實施救助;三是要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和物資貯備,完善各種國際救援組織的功能,形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應急救援格局;四是組織國際間的應急演練,特別是針對地震、海嘯等特大型自然災害的聯合防災救災演習,提高各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聯合抗災救災能力,同時也提高聯合國有關人員的應急管理水平和專業技能;五是在自然災害高發國家或地區,推進防災救災的普及教育,不斷提高當地公眾的自救、互救能力。

要建立國際救援基金以此解決國際防災減災投入不足的問題。目前,國際社會所依靠的自愿捐款制度,包括政府捐助和民間募捐,但有些時候認捐的款項可能不能全部交納,甚至往往是調用資源,造成其他方面的資源匱乏。因此必須有一種長效化機制,比如以各國財政預算的一定比例繳納,以永久性的全球基金支持一個全盤的政策框架,使受害國在發生災害后更好地提供迅速可靠的援助,并且能夠在災害爆發前,支援各國的防災工作。

也可以通過建立全球自然災害保險系統的方式解決資金投入、保障和損失補償的問題。由全球災害應急管理中心牽頭,與成員國商議確定險種(基本險別應包括地震險、海嘯險、臺風險、洪水險、干旱險),根據所入險別及受災程度加以賠付,并以此建立政府支持,市場化運作的巨災保險制度。

氣候和環境是全球最大的“公共產品”,地質災害的全球化、氣候災害的全球化以及產生的危機全球化讓所有國家都處于同一風險鏈條,唯有建立全球統一的災害應急管理體系才能最小成本、最大效率地應對危機。(張茉楠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后)

   上一頁   1   2   3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