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2010年,世界經濟進入金融危機爆發后的第三個年頭。雖然復蘇仍在延續,但“發達國家增長乏力、全球經濟雙軌復蘇”漸成主基調。美國經濟復蘇步履維艱、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持續蔓延、新興經濟體拉響通脹警報……,這些都清晰地表明世界經濟仍處于危機后的深度調整之中,未來經濟復蘇之路并不平坦。
一、 增長“前高后低”,世界經濟“雙軌復蘇”
縱觀2010年,世界經濟呈現“前高后低”走勢,上半年世界經濟折年率增長5%以上。今年下半年以來,受短期利好因素逐漸消失、財政鞏固計劃對增長的抑制效應逐步顯現以及主權債務危機等不確定性上升的綜合影響,全球經濟未能延續上半年超預期反彈的勢頭,復蘇動能有所減弱。IMF在10月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中預測2010年全球經濟有望實現4.8%的年度增長,鑒于上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高達5.25%,下半年全球經濟增長水平將較上半年顯著回落。
在全球經濟復蘇動能下降,復蘇漸進性與曲折性進一步顯現的背景下,全球經濟復蘇差異性也進一步擴大,逐漸走向分化: 2010 年期間,代表全球GDP三分之一的新興經濟體,推動了三分之二的全球經濟增長。據IMF預測,新興經濟體2010年增長率將達到7.1%,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相比之下,發達經濟體2010年增長速度為2.7%。與上世紀70年代以來3次世界性危機之后的復蘇相比,發達經濟體本次復蘇勢頭尤顯緩慢。
發達國家與新興發展中國家冷熱不均。通貨緊縮對發達國家短期經濟的風險更大,通貨膨脹則是新興經濟國家的當務之急,因此國際間宏觀經濟政策協調變得越發困難。
為刺激疲弱的經濟實現增長,三大經濟體陸續采取了傳統的和非傳統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傳統貨幣政策方面。今年以來,美國和歐元區分別將政策利率維持在0至0.25%以及1%的歷史最低水平不變,而日本則在10月5日將政策利率從0.1%降至0至0.1%;非傳統貨幣政策方面,三大經濟體貨幣政策繼續擴大流動性,美國和日本重啟量化寬松,歐元區擴大流動性,發達國家普遍進入“量化寬松時代”。
為管理通脹及通脹預期,主要新興經濟體已經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以“量化緊縮”對抗“量化寬松”。截至目前,印度2010年經過6次加息,已累計將回購利率上調1.5個百分點,達到6.25%。巴西央行從今年4月起已累計加息200個基點,目前基準利率已高達10.75%,中國也連續六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并在四季度讓加息的“靴子”落地,然而政策的分道揚鑣將但這造成與發達經濟體的利率差異擴大,導致新興經濟體更多的跨境資本流入,本幣升值壓力增加,給宏觀決策帶來新的紛擾和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