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二、關于第二次改革的主要思路
我對“第二次改革”的研究,主要還是基于改革所處的歷史階段、改革環境、改革面臨的矛盾與30年前有明顯不同。
1、第二次改革與第一次改革有機聯系但又明顯不同
應當說,第二次改革和第一次改革,既是相互聯系的,又有鮮明的階段性特點。我之所以提出“第二次改革”,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重大變化:
(1)第一次改革,我國總體上還處于生存型階段,解決溫飽問題是改革面臨的主要挑戰,基本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二次改革”,我國開始進入到發展型的新階段,促進人的自身發展成為改革的主要挑戰,基本目標是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體制基礎。
(2)第一次改革,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生產力落后的問題,是社會產品供給總量嚴重不足的問題;第二次改革,生產力已經得到極大釋放,面臨的是內需嚴重不足的突出矛盾。
(3)第一次改革,主要是在經濟領域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在很長時期內把轉變經濟總量增長方式作為改革的主要任務;第二次改革,實現發展方式轉型目標,需要推進包括經濟體制、社會體制和行政體制等在內的結構性改革。
2、實現從生產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變是第二次改革的基本思路
我的看法是,第二次改革的目標是建設消費大國,主線是發展方式轉型,基本思路是推進從生產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變。第二次改革就其領域而言,不僅涉及到經濟領域,也涉及到社會領域和行政管理體制;就其實質而言,不僅涉及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且也涉及到社會公共需求轉型和政府轉型;就其目標而言,不僅涉及消費,還涉及創新、公平、綠色。
(1)能否全面提高消費率,使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動力,是未來30年我國能否真正成為經濟強國的一個核心因素。
(2)從生產大國走向消費大國是第二次轉型的戰略目標選擇,走向消費大國將是長期的發展過程。為此,需要把構建消費大國的體制機制作為改革的主線。
(3)“十二五”是推進第二次轉型的關鍵5年。能否夠完成發展方式的轉型,關鍵取決于未來幾年能否下決心推進相關體制機制的重大突破。
3、第二次改革的時代性特征
總的分析是,第二次改革要適應時代性發展趨勢,推進相應的轉型與變革。
(1)消費主導時代的轉型與變革。隨著我國內部需求結構的變化和外部需求的萎縮將成為中長期趨勢,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和增長是必然選擇。這就需要圍繞推動消費推進相關方面的重大體制變革。
(2)城市化時代的轉型與變革。城市是消費的主要載體,加快城市化進程是構建消費大國的戰略性選擇。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滯后成為制約消費的重要因素。未來5~10年正是我國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的黃金期,城市化率有望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達到55%~60%。如果這個時期城鄉一體化的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有重大突破,城市化率有可能提高15個百分點左右,達到60%~65%。
(3)公共產品短缺時代的轉型與變革。我國從生存型階段進入發展型階段,伴隨著從私人產品短缺時代進入公共產品短缺時代。為此,需要加快社會體制的轉型與改革,加大基本公共服務投入,使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年均增長率至少達到5%,未來10年左右投入15萬億元左右。
(4)低碳經濟時代的轉型與變革。低碳經濟涉及發展方式,涉及制度安排。我國主動應對減排挑戰、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加快推進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和環境產權制度改革。
(5)政府轉型時代的轉型與變革。可以說,我國發展方式轉型的主要挑戰是政府轉型。這就需要盡快轉變“以追求GDP為主要目標、以擴大投資規模為主要任務、以上重化工業項目和熱衷批租土地為主要途徑、以行政推動和行政干預為主要手段”為特征的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