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氏脾氣:火爆與溫情
康曉光是一個爭議人物。說不清楚有多少非議是他獨特的個性和脾氣招來的。
當他遇到“道不同”,不與你為謀的時候,他才沒有耐心跟你浪費時間呢!他說話的方式基本上可以稱為直來直去不加修飾。當他拉著他天生的長臉討論問題的時候,仿佛他面對的只是問題,不是人。
今年8月,由文化熱心人士信力健先生出資邀集的持不同文化觀點的學者們在武夷山開討論會,稱為“武夷論道”。來的都是各有建樹的學者。在這個會上,康曉光是最年輕、最堅定的保守主義學者,其他持不同看法的學者分別比他大10至30歲左右。
康曉光發言不多,但他有3次發言令人印象深刻。第一天上午,在朱熹故居,盛洪講完開場白,秦暉發言了,袁偉時發言了。康曉光接著說話。他的話立刻令人面面相覷。他沖盛洪說:“這是一個什么會?什么人都搞在一起,這種討論什么用都沒有。我們應該拿出一個東西來,再來跟大家討論,現在建設性的東西還不多,還不到與各家各派碰撞的時候。這種形式的論道希望是最后一次。”盛洪趕快圓場,說討論不一定要誰說服誰。
下午的討論袁偉時在發言中提到蔣慶。康曉光接過話說,你不了解蔣慶,不要這樣說。最后一次是一天晚上,輪到康曉光主持討論。袁偉時在發言中又提到蔣慶,照例是這樣開頭:蔣慶先生不在,但他在這里,我也是這樣說——這一次,康曉光的耐心全消失了,他更生硬地批評袁偉時,沒有讀蔣慶的書就不要這樣說話!73歲的袁偉時立即回敬道:我讀過。而康曉光就沒有興趣主持討論了,請盛洪代勞,盛洪則一副長哥當父的樣子接受下來。當然,后來康曉光為自己的態度道了歉,但康曉光總算讓大家領教了他當仁不讓的脾氣。
這就是康曉光。沒有人會懷疑他不加修飾的個性。他勢必要為他直來直去的脾氣和不時流露出的智力上的優越感付出代價,在許多場合失去別人在第一時間喜歡他的機會。他自己也應該明白這一點,只是他不以為然。他說他喜歡獨來獨往,從來不參加各種年會學會,除非是同仁會,武夷論道這種“打亂仗”的會很少參加。
在武夷山,康曉光這種當仁不讓的個性,還有一次表現。那是登山的時候,一位幫助會議做后勤的中年女性挎著一個包,康曉光注意到那個包的重量了,他請求她讓他來。該婦女堅持認為那是她的義務。而康曉光差不多是以面對袁偉時一樣的不可辯駁的神態請求著。相持之際,康曉光的表情也跟在討論會上面對對立的問題時一樣難以緩和。
2003年秋天康曉光在成都的出現,是李亞玲報道了李思怡事件之后的又一次感動。
在去成都調查李思怡案之前,康曉光在北京給李亞玲打過電話。后者那段時間已經感到壓力,不想再說這件事,也害怕再聽那種一開口就泣不成聲的電話。康曉光套了一陣近乎,沒管用。李亞玲說,你來了我不會見你。
康曉光還是去了成都。給李打電話,回答說,在上班,沒時間。他說,是我求你,我到你上班那里去見你。李那段時間最怕有人為這事到單位找她,立即回答說,不要來,來了也不見。傍晚,他到了李亞玲的報社樓下,再打電話。李出來了,叫他上車,說,好吧,你住哪里,我送你回住地。康一路求情,李無話可說。送到住地,該下車了,他坐著。突然,他哭出了聲來,孩子似地哭訴:“這世界到底是怎么啦?”到此,李亞玲只得放棄顧慮,給予了可能的配合。
李亞玲說,康曉光是她見過的“最像孩子的大男人”。?(■記者 何干 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