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精神與平民情懷
在吳敬璉身上,經濟學家的專業精神與公共學者的平民情懷兩者得到了高度統一。當然,在不同階段有不同表現,其精神內核則是一致的。
2001年12月,吳敬璉以他對股市的建言,再度當選為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并高票獲得該年的“經濟人物大獎”。頒獎詞說:“他是一位無私的、具有深刻憂患意識的社會賢達,一個純粹的人,一個特立獨行的智者。一個把中國老百姓的疾苦當作自己疾苦的經濟學家,一個睿智和良知兼備的中國學者。他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高貴品格。”
某種程度上,這也代表了吳敬璉在中國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在2001年至2002年的股市大論戰中,處于旋渦中心的他,因抨擊證券市場黑幕而成了大眾心目中“中國經濟學家的良心”。當被問到為什么會站出來為中小投資者說話時,他答道:“我們得以享受改革的第一批成果時,不應忘了還有很多平民百姓,他們甚至沒有得到應有的平等機會去謀求體面的生活,當看到一些生活無著的下崗職工拿著自己的微薄積蓄,無奈地投身于極不規范的股市而沒有別的出路的時候,我們不覺得自己有責任為他們做些什么嗎?”
吳敬璉的平民情懷從他喜歡引用捷克新聞記者和著名作家伏契克的一句話可見一斑。后者說:“人們,我是愛你們的,你們可要警惕啊。” 在他看來,“關注社會公正和社會中人的命運”是“經濟學家的本分”,經濟學家的專業精神應該是揭示事物的真相,而他所理解的平民意識,則是“經常想到普通百姓的疾苦,盡力為多數人謀利益”。基于這樣的理念,吳敬璉判斷事情對錯與否的標準是:是否是真理、是否有利于民族。股市中的官商勾結操縱市場,國企改革中的國資流失,是走向權貴的市場經濟,還是一個立足于公正規則上的市場經濟等等,看到這些問題,需要專業精神;而說出這些問題,需要道德支撐。
然而,成為一個道德符號,似乎又不是他所愿看到的。作為經濟學家,他覺得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專業精神和市場規律,是不是說的是事實真相。如果是,即使與社會的眾意相悖,他也不準備遷就。
今年兩會期間,吳敬璉先后提出的三個觀點:城市拆遷補償要納稅、打壓房價會使物價上漲、春運限價不如補貼農民工,引起社會巨大反響,可以說大大得罪了社會大眾。媒體特別是網上對吳敬璉的批判連篇累牘,轉瞬之間,他從民眾的代言人變為不關心民眾疾苦的既得利益集團的一員。
吳敬璉并不想為了討好民眾就喪失經濟學家的專業判斷,他堅守市場化仍然是解決中國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的唯一辦法。同時,他也不因受到民眾的誤解和批評而喪失其平民意識,下面這段話就是最好的說明。他說,在社會轉型時期,“由于有權力的人們會在不規則的產權變動中得益,而社會弱勢集團會在這個過程中受損,支持規范的法治經濟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有利的。同時,為了使處于弱勢的大多數人懂得自己的利益所在,并且知道如何來捍衛自己的利益,也需要知識分子以理性的態度努力傳播真理,幫助更多的人掌握真理。如果思想理論界中人明知故犯,或者只是一味的指責別人,而不履行自己應盡的職責,那就意味著喪失了職業的操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