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黑色土壤汞含量超標八十倍
距離貴州省貴陽市只有20公里的清鎮市青龍村,不同于北方寒冷的冬季,央視財經記者到來時,這里白天的氣溫在10攝氏度左右,還可以看到北方只有在春天才能看到的場景,有的油菜花剛剛開花,滿眼望去一片燦爛。記者一行人下車走進農田里,一些地里的青菜已經拔掉,不過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里的土壤和常見的土壤顏色差別很大,幾乎是像煤一樣的碳黑色,在用鏟子深挖了幾下之后,地面下30厘米左右處的土壤依舊是黑色。記者詢問了附近正在鋤地的村民,他們說,這里的土壤變成黑色已經好多年了。
貴州省清鎮市青龍村村民周慶軍:種那米太難吃,吃都不敢吃。(都是)喂豬、喂雞那種。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現在種的是什么東西?
周慶軍:種的是荔枝。
村民老周今年快五十歲了,一直生活在青龍村,一家五口人的糧食和青菜,全靠他一個人忙碌。青龍村全村只有100多人,人均耕地不到一畝,不過集中連片的地不多,顯得特別分散。老周家分的這塊地大約有40多平米,他告訴記者,伺弄這塊地讓他勞心勞力,而每到夏天多雨的時候,這塊地就變得慘不忍睹。
周慶軍:臟的啊,你沒看到。我們種的谷子這一片,下雨天一發水,那些臟東西,全部都趴在這田頭,就把這地方全部蓋住了。時間長的要三天才消得下去。
老周說的臟東西就來自于距離這片田地20米左右的一條小河,這條河只有一米多寬,記者看到,現在是冬天,是相對缺水的季節,但是小河里的水量依然不小。老周告訴我們,一到夏天,河里的水位升高很容易就漫過了田埂,直接灌進了地里,而從河里飄出來的垃圾,有的是片狀有的是顆粒,直接滲到了土壤里,讓土讓變得又臟又難聞,每年他把這些垃圾清出去都費了很大的勁兒。
周慶軍:那臟東西都趴到這田頭,就把這些臟的東西由那邊撿出去。每年都要拉,沒有哪年不拉。一年最少都要拉三次。
村民們說,大約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青龍村的耕地就受到旁邊這條小河的影響,土壤本來是黃土,慢慢變成了現在像碳一樣的黑土。周邊的村民也知道土地變黑一定是受到了污染,但是具體是什么污染,以及污染到何種程度卻不是很清楚,他們說種的大米太難吃,種的很多青菜還好些,通常就將就著吃。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自己也吃自己種的菜嗎?
周慶軍:要吃嘛,你不吃你怎么辦?你是農村人,你不可能天天到街上去買嘛。
那么這些變成碳黑色的土壤中到底有什么成份呢,記者隨機采集了一些土壤作為樣本,取樣的土壤深度從地面到地面下30厘米之間,屬于土壤的表層土,隨后提供給北京一家專門做土壤標本測試的專業機構進行檢測,結果令人震驚。重金屬檢測顯示,這塊土壤中汞的含量達到30.7毫克每千克, 而根據我國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2008的數據,土壤中汞正常標準應為0.40mg每kg,也就是說,記者取樣測試的這塊土地超標將近80倍。
土壤汞含量嚴重超標
小河源頭竟是工廠排放的工業廢水
土壤中汞含量超標將近80倍,常年累月的污染已經把土壤從黃色變成了黑色。盡管我們多次報道過土地污染,但像這種狀況,記者還是頭一次見到。小河污染的源頭到底在哪里?河水里的污染物還有沒有別的東西呢?
這條給土地帶來污染的小河究竟來自于哪里呢,記者沿著小河向上游走,看到了一大片工廠,而越往工廠方向走,刺鼻的氣味就越明顯,登上了村旁邊的山頭,俯瞰這座工廠時,可以看到工廠占地面積極廣,而這條小河就是從化工廠的圍墻下流出來的。記者在手機地圖上搜索,并沒有找到這條支流的源頭。就在記者繼續尋找河水源頭的時候,遇到了幾名正在做測試的工程技術人員。這些工程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是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請來的,為兩湖一庫支流做污染測試,兩湖一庫指的是貴陽市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三處飲用水水源地,這些技術人員說,流經青龍村的小河其實就是工廠排放的工業廢水,最終也流入到百花湖中,他們為此專門到廠區調查過。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條河是從山上流下來的經過工廠嗎?
兩湖一庫治理支流工作人員:沒有,來源就是工廠這里。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所有水都來自工廠嗎?
兩湖一庫治理支流工作人員:對,進入紅楓湖,進入百花湖。他們那天帶我們來這兒看了一下,簡單介紹幾個點,這個污染最嚴重。
技術人員介紹說,大半年來,他們已經到這一帶調研過幾次,眼前這實際是片化工廠區,已經存在幾十年了,包括清鎮發電廠、貴州省水晶有機化工集團、水泥廠、焦化廠等企業,一同向外排放工業污水,這些污水每到下雨的時候就漫過田埂污染土壤,村民們也證實了這一點。
貴州清鎮青龍村村民周慶軍:有搞電池車間,有生產酒精,生產煤氣,有生產聚乙烯。
貴州清鎮青龍村村民甲:沒有醋酸水就不臭了,原來白露露的一層。有電池灰、醋酸、洗澡水,原來聞得臭得很。
在這些企業中,被村民們提及最多的就是貴州省水晶有機化工集團,公開資料顯示,這家企業的前身是貴州省有機化工總廠,這是一家有幾十年歷史的企業,當地環保部門公布的數據稱:在1971到1997年間,貴州省有機化工總廠采用落后的汞法醋酸生產工藝,向貴陽市兩湖一庫之一的百花湖上游河段東門橋河流域、貓跳河以及周邊農田排放的汞多達100多噸,青龍村就處在這片區域內,這些汞最終污染了周邊的土壤。村民老周告訴記者,他曾經在貴州省有機化工總廠的汞醋酸車間工作過,由于汞蒸氣的影響,工作期間好多人都掉頭發。
周慶軍:你看我們頭發也掉,就是在聚乙烯生產車間上班。我們頭發掉,就是那兒影響才掉的。我不在那兒上班十年了,這樣才逐漸逐漸長起來,原來就是光頭哦!
從公開資料看,貴州有機化工廠在改制后成為如今的貴州省水晶有機化工集團。不過村民們和為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搞監測的技術人員都反映,雖然汞法醋酸生產工藝如今已經廢除了,采用了脫汞工藝,但是污染一直沒有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