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013年12月18日,張弛在檢查種植基地覆膜情況。
新華社成都1月22日電(記者胡旭)拉幾個朋友組建創業團隊,憑一紙商業計劃書獲得百萬風險投資,公司和產品初步成型后成功進行第二輪融資——這樣一個典型的互聯網創業模式,誰也想不到會發生在一個農業項目上。在四川成都,真的有一位從互聯網公司辭職下鄉種田的“85后”大學生,正以這種方式在農村土地上種下自己的創業夢。
“理想豐滿”投身農業
記者來到四川邛崍固驛鎮一處農業基地時,故事的主角、成都理想豐滿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弛,正細心察看泥土里新發的百合嫩芽。這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之前供職北京一家知名IT企業,深諳互聯網和新媒體運營之道,年薪不菲,2012年卻毅然轉身農業,回到四川流轉百畝土地種植百合。
這兩年,一些著名企業家大佬紛紛下鄉種地養豬,褚橙、柳桃和潘蘋果的大賣讓農業大熱,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張弛的“瘋狂”選擇,畢竟企業“大佬”的背后是其所不具備的大把資金和強大號召力。
張弛卻有自己的理由:“在農業迎來變革的時代,傳統的大和強不一定就是絕對的優勢。農業缺的不是資本,而是更有效的項目經營,這和互聯網精神相通,就是要深刻理解市場和客戶,擅長借力外部資源。”
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張弛鎖定具備高經濟附加值的藥食兩用百合,以互聯網模式搭建技術團隊和公司架構,制訂出嶄新的新媒體營銷模式和產品質量控制方法,正是這樣一份“輕快”的商業計劃書贏得了200萬元風險投資的青睞。
項目啟動后,張弛一面充當技術總監帶領團隊埋頭基地,選育適宜地方環境的百合品種并申請專利,確保產品質量和準入門檻。另一面又變身產品經理策劃營銷方案。
“夏季,百畝百合同時開花觀賞性極強,打造‘百年好合’婚慶主題農業休閑觀光,形成區別于傳統農村旅游的客戶體驗。秋季,百合根能供藥用和食用,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及B2B整合營銷平臺,跨過中間環節直接面向優質客戶建立營銷渠道。”張弛對此胸有成竹。
此外,現代企業管理邏輯也成為張弛的突破點,在與農民的合作中,除了采用合作社模式,他還破除傳統的工時制,將生產環節分拆核算成本,按標準化作業考核,以小組承包的形式分包給農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是在全新創業思維的帶動下,張弛種下的第一批百合很快受到市場認可,即刻售罄。
“雖然從賬面上看是虧損的,但投資方和我們看重的并不是第一年是否盈利,而是風險是否可控和長期效益。按照互聯網創業的慣例,第二輪融資的條件已經成熟了。”張弛說。
事如所料,經過多次對接談判,理想豐滿公司在2013年底順利引入新投資,用于規模擴張和市場拓展。
“新農人”掀新下鄉潮
但張弛并不滿足,“自己的力量肯定是小的,除了有計劃、有團隊、主動對接資本,還得有合作。”如今,他已是“新農人”圈子里的活躍分子,他告訴記者:“‘新農人’是一群帶著新理念在做農業的年輕人,抱團取暖、發展壯大是我們共同的心聲。”
的確,在這個變革的時代,許多像張弛一樣的新知識青年正在掀起一股新的下鄉潮,將全新的思維運用到現代農業的發展中,引入資本和市場資源,帶動村民共富。
“互聯網不只是渠道和工具,更是在一種創造的精神和創新的力量。”張弛說,他們的創業夢正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像夏日百合一樣自由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