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洛杉磯是美國西部最大的商業城市, 也是僅次于紐約的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市人口380萬,大洛杉磯地區人口約1778萬。洛杉磯原是港口小城,二戰以后人口劇增,數百萬人搬遷到了洛杉磯。50年代,洛杉磯有很多重工業,大量燃煤燃油,許多家庭焚燒廢棄物和垃圾。洛杉磯位于圣費爾南多山谷,西臨太平洋,東、南、北三面為群山環抱,處于西海岸氣候盆地之中,大氣狀態以下沉氣流為主,極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地勢和空氣擴散的條件與北京十分相似,加重了霧霾天氣的形成,50到60年代,居民經常見不到周圍的群山。此外,洛杉磯地區常年高溫、少雨,日照強烈,也給光化學煙霧的形成創造了條件。至今,洛杉磯經常在夏季還不時出現光化學煙霧不散的污染現象,成為美國夏季的“霧都”。
50至60年代,洛杉磯地區空氣質量管理局人員采取了大量的污染源治理措施,包括用天然氣替代燃煤,加強含碳氫化合物的石油產品管理,利用垃圾填埋場排放的甲烷,減少電廠排放的氮氧化物,這些措施的減排效果十分顯著。經過多年的治理,燃油燃煤造成的空氣污染大大降低。雖然洛杉磯已走出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時期,但顆粒物和臭氧小時平均濃度峰值仍然很高。
洛杉磯的汽車發展很快,五六十年代的洛杉磯發生嚴重的光化學污染,主要是汽車尾氣排放所造成的。據當時的健康報告,光化學污染為主的PM2.5不僅對呼吸器官和心臟有嚴重的危害,還產生致癌物質,有大約五千人死于空氣污染,經濟和社會損失很大。空氣質量管理者著手一系列的機動車污染治理措施。1959年,加州成立機動車污染控制管理局,負責尾氣監測和污染減排設施認證;1975年,市政府要求汽車加裝催化轉化器,減排效果顯著;1970年代末期,洛杉磯市要求車輛年檢,必須確保加裝的減排設施正常工作。盡管嚴格要求了汽車尾氣處理的設備,但在1979年9月,洛杉磯空氣中的臭氧含量還是臨界“危險點”,煙霧籠罩了整個洛杉磯市中心,能見度降至最低。于是,加州環保局在7、80年代開始大力鼓勵使用替代能源,從燃料源頭治理尾氣,這給整個石油行業帶來很大的壓力。石油行業很快在1980年代研發并提供更清潔的燃油。1990年,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大力鼓勵研發低排放、零排放汽車。 洛杉磯市要求1994年以后出售的汽車全部安裝“行駛診斷系統”,即時監測機動車的工作狀態,讓超標車輛及時脫離排污狀態和接受維修。上述大量措施使洛杉磯地區的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臭氧濃度超過1級警報值(200ppb)的天數從1977年的121天,降至1996年的7天,并于1999年達到零值。
在空氣污染立法方面,美國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1955年,美國出臺第一部空氣污染治理法令《空氣污染控制法》。美國國會在1963年通過的《潔凈空氣法》是一部具有里程碑式的空氣污染控制法案,該法案首次指出空氣污染是跨地區的全國性問題,美國根據該法案頒布全國空氣質量標準。此后幾十年間,該法案又經過了數次修改,其中1970年版的《潔凈空氣法》加強了對汽車排放尾氣的控制。1990年該法案經過再次修改,規定了更嚴格的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并對189種有毒污染物制定了新的控制標準。依據《清潔空氣法》而成立的美國聯邦環保署有公務員18760人,其中負責空氣質量管理的人員有1400人。各州、縣(城市)都有相應的政府人員。以加州為例,空氣資源委員會有1273人,35個空氣質量管理區又都有自己的管理人員,員工數量3000人,保證了執法的能力和效力。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加強了對標準、法規和實施的監管力度。洛杉磯地區的空氣治理也被作為加州空氣委員會監管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