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事件】環保部今年起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并稱將實時發布。【環保部:PM2.5與臭氧監測展開 資金籌措成最大障礙】
多地PM2.5監測展開。對此,中國之聲觀察員王磊作如下點評:
王磊:PM2.5在2012年終于可以以合法的身份來顯露真容。環保部已經在一些地區開始進行先行檢測工作,并且會將實時公布。雖然全國范圍內的PM2.5的成果要到2016年才能夠實現,但這起碼說明我們環保部門對大氣質量的監測又前行了一大步。
環保部門說過,如果按照PM2.5數值進行檢測,恐怕全國有很大一部分的城市都不能夠達到空氣質量達標的標準,所以PM2.5數值的公布或者是不公布,其實對于公眾的意義并不算太大,但是通過PM2.5監測,我們對于周遭空氣質量的感知會更加精準,或者通過PM2.5能夠驗證我們心中對于空氣質量的猜測,讓大家能夠更加明白我們現在所處的到底是怎么樣一個空氣質量狀況。
如果是這樣,大家竭力來呼吁推行PM2.5的意義在什么地方呢?我想它最大的意義其實不管是PM10,還是PM2.5,對公眾的意義其實要遠小于對各地的主管部門的意義,PM2.5的數據不僅能夠讓公眾更加精確的感知到本地空氣質量真實的狀況,更能夠讓各地的當政者明了轄區內空氣質量的真實狀況,大家不至于掩耳盜鈴,而是能夠真正的反問自身:如果是這樣的空氣質量,是否說明我們現在在空氣治理本身是有缺陷的,或者說我們在工作本身還是可以有改進空間的,進而通過各種的手段努力來改進本地的空氣的質量。
倘若說真的有這樣的結果,也不枉大家在2011年竭力推動PM2.5提前問世。對于PM2.5能否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現在還有一點擔憂,擔憂的原因在于說如果各地PM2.5的數值相差無幾,大家都是一樣的不太好,這個結果是否能夠真正的讓各地痛定思痛,來改進本地的空氣質量。還是說這個結果因為大家都差不多,都不是特別的好,大家都自我安慰說這個改進不改進都無所謂。
我想這恐怕也是某些地區其實本來已經具備公布PM2.5數值的條件,但是卻不愿意提前公開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說PM2.5并非是空氣質量改善最后救星,后面的征程還很多。不是說公布PM2.5我們的藍天就指日可待,其實PM2.5說白了就是一個科學的數值,如果它不能夠進入各地執政評價體系,如果它不能夠觸發各地治理大氣污染行動,那么它僅僅可能是一個能夠了解周遭空氣質量的一個純粹的數字。
當然希望之前我們的擔憂僅僅是杞人憂天。